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医院的隔离病房不同于普通病房,收治都是确诊或疑似的重症病人。为此,规范隔离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尤为重要。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20〕80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81号),广东省驰援武汉第一、二批医疗队感控专家组结合广东省第一、二批医疗队在武汉市汉口医院两周以来工作经验,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隔离病房消毒工作指引(第二版)》。
该指引涵盖日常清洁与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疑似或确诊患者死亡尸体处理、采样与送检要求,共五个方面,对各定点收治医院、奋战抗疫一线的医疗队员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居民也可通过以下指引作为居家参考。
一、日常清洁与消毒
1.空气消毒
(1)开窗通风。每4小时自然通风一次,每次通风30分钟以上(隔离病房开窗,保持门常闭);(2)空气消毒机。 有人状态下可持续开启空气消毒机动态消毒;静态消毒:每天定时开机消毒3次,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2小时。
无人状态下可使用:(1)0.5%过氧乙酸8ml/m3喷雾,每天1次;(2)3%过氧化氢8ml/m3喷雾,每天1次;(3)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天2次,每次60分钟以上)。
2.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
物体表面、医护工作单元、床单元、卫生间等每天至少清洁消毒2次,使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或用75%乙醇、等效的一次性使用消毒湿巾擦拭。重点注意门把手、水龙头、鼠标、键盘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
目前常用消毒剂主要有三种:
(1)万金消毒片(3片加水1L达到2250mg/L有效氯浓度);
(2)健之素或茂康泡腾片(4片加水1L达到2000mg/L有效氯浓度);
(3)84消毒液(①1:50相当于800mg/L有效氯浓度:每50ml加水1L达到2000mg/L有效氯浓度;②1:24相当于500mg/L有效氯浓度,每170ml加水1L达到2000mg/L有效氯浓度)。
3.地面清洁
日常地面采用湿式清洁,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拖干净。
4.诊疗器械及防护用具的处置
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用品、器具(如温度计、血压计等)应一用一消毒(灭菌)。
(1)可浸泡的物品(包括重复使用的护目镜、防护面屏):耐腐蚀的医疗器械,可用20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2遍,干燥后待用;不耐腐蚀的医疗器械,可用75%乙醇消毒液浸泡30分钟。
(2)不可浸泡的医疗器械器具: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干净,或75%乙醇消毒液擦拭,或用一次性使用消毒湿巾擦拭。
(3)需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复用物品,应专箱送供应室处理,先用 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后洗涤,再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处理。
(4)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时,应采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在呼吸机的呼气端和吸气端均加装过滤器。
(5)使用密闭式吸引装置,减少管路脱开致病原体外泄。
(6)床边 X 光机(包括垫板)、床边 B 超、床边心电图等仪器检查完毕,每次使用后应对设备所有表面使用 2000mg/L健之素溶液擦拭。不耐消毒的仪器如 B 超探头等在使用时应用保护套包裹,去除保护套后使用一次性消毒湿巾等擦拭消毒。
5.清洁工具的处理
清洁工具应专用。每次使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30 分钟,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6.医疗废物处理
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封装医疗废物,外贴标签或注明“新冠”。由专人(清洁志愿者)运送指定存放点,统一处理。
放置医疗废物的包装袋和利器盒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增加一层包装袋,包装标贴或注明“新冠”。
7.污衣处理
用双层黄色胶袋封好患者的病人服或隔离衣,外贴标签或注明“新冠”。封装好的污衣放入污衣袋内,密闭袋口,及时通知后勤部门回收处理。
病区、转运污衣的保洁工人以及被服房的工人均需按二级防护:戴帽子、口罩、手套、鞋套、防护服、护目镜或面屏等。
8.转运工具的消毒
每天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2次喷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干净。
9. 医务人员办公室、更衣室、缓冲区等每班进行彻底清洁消毒,物体表面、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拖地;不耐腐蚀的,75%乙醇或一次性使用消毒湿巾擦拭;空气用空气消毒机动态消毒,或紫外线灯照射至少30分钟(无人状态下使用);医疗废物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二、随时消毒
1.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的处理
可采用专门容器收集,用20000mg/L含氯消毒剂,按污染物:消毒剂比例为1:2,浸泡作用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