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plus】阿叔身患三种癌症,一次腹腔镜手术解决
媒体报道
阅读:

9月8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外科一区主任彭俊生教授的带领下,该院胃肠外科一区手术团队联合麻醉团队、康复团队,成功为一名同时患有食管癌、胃癌、肺癌和甲状腺肿瘤的病人,施行了“腹腔镜下全食管+全胃切除术”“右下肺切除术”“左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全程出血不超过100ml。

1.png

彭俊生(左一)为文叔施行全胃+全食管切除术,大部分手术操作是微创完成,只用几个小小孔道,成功切除食管、胃、甲状腺三处肿瘤。

术后经过积极复健,患者的精神、体力逐渐恢复,目前已顺利出院。

上腹隐痛牵出4个肿瘤

50岁的文叔平素身体硬朗,偶尔会抽烟喝酒。1个多月前,因感觉上腹隐隐作痛,到当地医院做了胃镜检查,结果发现食管右侧壁一个约2.5cm×2.0cm的肿物,胃底一个直径4cm左右的肿瘤,活检确认为癌。

由于病情复杂,当地医生介绍文叔至中山六院彭俊生教授团队进行治疗,接诊的主管医生陈永和为文叔安排了全身CT扫描。除了已发现的食管、胃肿瘤,又在其右侧肺和左侧甲状腺发现了两个肿瘤。肺部肿瘤直径2厘米左右,甲状腺肿物直径约1厘米。彭俊生教授团队判断,从形状上看,可能又是两种不同的癌症。

鉴于病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彭俊生教授建议组织全院病例讨论,联合医院最优医疗力量为文叔制定治疗方案。

一次手术切除所有病灶

次日早上七点,结直肠肛门首席专家汪建平教授、结直肠肛门外科六区兰平教授、胸外科主任廖洪映、超声科主任刘广健等联合会诊团队,在听取了主管医生的病情汇报后,给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专家们认为,所有的病变都可以手术切除。手术虽然难度极高,风险极大,却是唯一可能达到根治效果的手段。

1.png

汪建平教授、兰平教授、彭俊生教授对文叔病情进行讨论。

“病人可以考虑分开两次手术,但做完食管癌手术之后,下次肺的手术就无法采用微创的办法了。而且耽误了治疗时机,恐怕肿瘤继续进展影响治疗效果,对病人不利。分开两次手术创伤更大,费用也明显增加了。“彭俊生教授表示,“我们最终决定进行一次手术,彻底解决问题。”

1.png

术中巧妙地将大肠和食管、小肠接起来,取代被切除的食管和胃。

一次手术解决患者身上4种肿瘤,难度有多大?彭俊生教授告诉记者,其一,食管癌、胃癌和肺癌三个癌同时做手术,需要经过腹部、胸部和颈部,手术难度大、风险很高,很考验胃肠外科医生和胸科医生的配合。

其二,只做食管癌手术时,可以用胃来替代食管,但这个病人同时有胃癌,需要把整个胃都切掉,只能用肠子来替代食管和胃。很多医院并没有做过结肠代食管的手术。

彭俊生教授反复多次与家属沟通病情,“手术很危险,但是我们有足够优秀的团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硬仗。”

结肠代食管重建消化道

在家属的信任和理解下,外科、麻醉科、康复科等团队反复讨论,制定了完善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9月8日早上七点半,这一场高难度手术有条不紊地开始进行。先是由胸外科赵进明副主任医师主刀右下肺叶切除术,为文叔拆除“第一个炸弹”。

1.png

胸外科赵进明副主任医师为文叔拆除“右肺炸弹”。

随后,彭俊生教授接过手术刀,一气呵成在腹腔镜下施行全食管切除、全胃切除,以及甲状腺腺瘤切除三个高风险、高难度的大手术,并且巧妙地将大肠和食管、小肠接起来,取代被切除的食管和胃,为文叔重造了一个“人工食管+人工胃袋”,让食物可以顺利地消化,为术后康复打下坚实基础。

术中在进行到食管和大肠连接时,彭俊生教授将患者左侧甲状腺肿物切除,交给病理科范新娟副教授进行化验。万幸的是,甲状腺肿瘤的检测结果是良性的。

在手术团队精湛的技艺和麻醉团队精细的监护下,手术全程出血不超过100ml。

1.png

术后第一天,彭俊生教授指导对患者行管道护理、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术后,在彭俊生教授指导下,护理团队和康复团队紧密配合,为患者开展了一系列复健工作,包括翻身、拍背排痰、指导术后呼吸功能锻炼、肺部理疗、床上早起功能锻炼、早期营养指导等。文叔的精神、体力逐渐恢复,目前已顺利出院。

【记者】江玲

【通讯员】简文杨 戴希安

  编辑 朱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