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则噩耗传来。1月2日下午,儿童魔幻剧《巴啦巴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孙侨潞的妈妈发文证实女儿去世的消息:“2021年1月1日,我的宝贝女儿,我那么引以为傲的孩子,永远离开了我。”
25岁的孙侨潞意外死于心肌梗死。消息一出,大家在震惊之余,也把焦点再次聚集在这个越来越年轻化的疾病身上。短短一年时间,35岁的高以翔,60岁的马拉多纳均由于这个疾病去世。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全国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约3.3亿,已占我国疾病死亡原因第一位,其中心肌梗死是头号杀手,平均每3秒就有一个心梗发生,且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估计我国心梗患者有250万人,只有5%的患者得到了及时合理的救治。2014年我国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旨在引起人们对心梗防治的重视。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对健康危害极为严重。急性心肌梗死更是来势凶猛,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就会危及患者生命,这为主要负责救治该类型疾病的心内科医生赋予了特殊的使命——与时间赛跑。
欧阳茂,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六院)心内科主任,就是这样一位随时准备着与时间赛跑的人,并且已经跑了20余年。
完成心脏介入手术逾万台
“选择这行就是想能实实在在地帮助人,解除人民的疾苦。也可以说是我的家风传承了,因为我母亲就是一名医生。”谈及当初为何选择从医,欧阳茂觉得并没有多复杂,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1993年,大学毕业的欧阳茂到了衡阳医学院附一医院心内科工作,拉开与心血管疾病战斗的序幕。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有些心血管疾病仅仅靠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好,需要去学习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才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欧阳茂说,上世纪90年代末期,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开始在中国发展起来,也成为他学习的方向。
“所以我应该是国内最早接触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那批医生之一。”欧阳茂对此引以为豪。2001年,他前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导管室、心电生理室进修,“那里是我永远尊敬的地方,有我敬爱的老师王伟民、吴淳、郭继鸿、胡大一等等,也是我思想和业务进步最快的地方。”
在一群心血管疾病领域名医的悉心指导下,欧阳茂不仅技术能力得到巨大提升,治疗理念也受到熏陶。“最近几年提出来的整体医学或者整合医学的概念,在那时候已经能看到雏形。比如胡大一教授在的时候,每星期一下午都会召集心内和心外两个科室的医生一起来讨论某位患者究竟是适合植入支架还是做搭桥手术,这种从整体为患者考虑的理念对我的成长影响巨大。”
2002年,结束在北京人民医院的学习后,欧阳茂转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血管内科、老年病科,成为该院心脏介入工作的开创者之一。在湘雅三医院工作的18年里,他完成一万余台心脏介入手术。
如此惊人的工作量是如何做到的?“首先是要有情怀,有实实在在帮人解除疾苦的初心,其次是有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欧阳茂说,在学习心脏介入手术之初,他发现自己很难几个小时专注一件事,为此展开了特训,“周末的时候去钓鱼,专心致志地盯着鱼漂,坚持数小时,后来慢慢地就能在手术台前站住了。”
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欧阳茂每周的手术都排得满满当当,做到深夜是常有的事,这还不包括急诊手术。“急性心梗来袭可不会挑时间,”欧阳茂笑说,从事心脏介入的心内科医生都有过凌晨四五点被叫醒,狂奔到医院为患者进行急救的经历,“急诊手术做完,上班时间也快到了,只能草草地吃个早餐,接着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中去。”
与其他科室的手术不同,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要在X射线下实施。为减少射线对身体健康的伤害,医护人员需要穿铅衣,戴铅围脖、铅眼镜、铅帽子,加起来重量有20多斤。“每天背负这么重的东西在身上,很多医生都会有腰椎、视力方面的问题。但没办法,如果不穿铅衣防护,时间长了,可能会诱发一些血液性的疾病。”欧阳茂说,他的左手肩膀如今已经有些活动受限。
2020年3月,欧阳茂被引进到中山六院工作,担任心内科主任。“选择我是因为医院需要提升心内科的服务能力,对我个人也是一种信任。”欧阳茂说,为回报这份信任,他每天连轴转,做手术一马当先,查房时一丝不苟,出门诊时细致耐心。在他的带动下,中山六院心内科满是朝气和冲劲,短短半年,业务量已创新高。

▲欧阳茂在为病人做心脏介入手术
全力以赴防治心血管疾病
在从医的近30年里,欧阳茂有太多与患者的难忘故事。
去年,欧阳茂参加了一场特别的百岁寿宴,寿星是湖南长沙的刘爷爷,这也是欧阳茂兑现的一个承诺。
刘爷爷在98岁那年因急性下壁心梗,出现低血压和大汗淋漓的症状。一般来说,治疗急性下壁心梗主要有三种方式:溶栓、介入支架和搭桥手术。但由于患者年龄大,且全身身体状况并不理想,溶栓治疗不是最佳办法,而且可能会加重其出血的风险。经过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后,欧阳茂决定为其进行心脏支架的介入治疗。
手术开始前,刘爷爷异常紧张。为了稳定他的情绪,欧阳茂向他承诺:“老爷子,你配合我一下,坚持一下,手术做好,我保证你活到100岁。”
这个百岁承诺让刘爷爷紧张的心情得到了放松。近一小时手术,刘爷爷配合得很好,手术非常成功,病情好转后顺利出院。
此后的两年寿辰,刘爷爷都会邀请欧阳茂来家里吃饭,他没有忘记:“等我100岁了,还请你吃饭。”最终这个承诺得以实现。至今,刘爷爷的身体状况还是非常好,由于严格遵照医嘱,病情也没复发。
“对很多患者来说,要接受介入手术前的心理状态是抗拒和焦虑的。此时,医生的一句话或一个承诺,都能给患者带来信心,安心地接受手术治疗。”欧阳茂说。
将欧阳茂牢牢记在心间的还有来自江西宜春的王阿姨。
80岁那年,王阿姨因为心力衰竭被当地医院判了“死刑”:“没多长时间了,干脆回家去吧。”但家人不甘心,辗转找到欧阳茂请求帮助。
“王阿姨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心力衰竭、重度营养不良,病情纠缠、复杂,并且当时她又有肺部感染,而且全身多器官衰竭,所以确确实实是很难救治。”欧阳茂回忆,但在家属期盼的眼神下,他决定担下风险,全力救治。
“我们花了20天的时间让王阿姨转危为安,顺利出院;随后8个月她每个月坚持找我复诊,病情彻底控制了下来。”欧阳茂说,现在王阿姨八十几岁了,身体状况很好,还会经常跟他电话联系。
跟刘爷爷、王阿姨类似的危重患者,欧阳茂碰见过不少,但他总能迎难而上,将患者从鬼门关前拉回来,除了对自己医疗技术的信心之外,也有一个“止于至善”信念在支撑着他,“在规避风险和为患者做尽善尽美的治疗之间,我总是偏向于后者。”
在全力以赴治疗患者以外,欧阳茂还会挤出时间做科普工作,他认为:“医院开得再大,病人也是救不完的,只有把预防疾病的知识告诉大众,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去年5月,一位39岁的急性心梗病人被送到中山六院,欧阳茂及团队为其紧急植入支架后转危为安。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欧阳茂语重心长地说:“为了减少悲剧的发生,请大家关爱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年轻人群体,作为家庭的未来和顶梁柱,关爱自己就是关爱家庭。”
为了让科普知识得到更好的传播,欧阳茂会拍摄抖音,传授保护心脏的小窍门;筹划建立高血压患者微信群,在其中进行答疑、宣教;在医院、社区举办健康宣讲,“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尽可能多的人意识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开创肿瘤心脏病门诊
2020年9月,中山六院肿瘤心脏病门诊正式启动,这是欧阳茂领导下的心内科为更好地治疗患者的又一新举措。
“很多肿瘤患者无论有或者没有心脏疾病,但是在各种各样的针对原发肿瘤治疗后,心脏会出现严重问题。”欧阳茂介绍,这首先是抗肿瘤治疗潜在的心脏毒性损伤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例如,乳腺癌作为一种中位生存期相对较长的肿瘤,大量带瘤生存者往往最终死于非肿瘤死亡风险,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心血管疾病。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手术等抗肿瘤治疗手段所致的心血管并发症日益凸显。临床数据显示,近三成肿瘤患者因为心血管疾病死亡,恶性肿瘤患者比非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高4-6倍。
其次,肿瘤与心血管疾病存在诸多共同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导致很多癌症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最后是心脏占位病变,心脏和心包肿瘤包括良性心脏肿瘤及肿瘤样状态、生物学行为不稳定的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恶性肿瘤等。
这些原因导致肿瘤合并心脏病的患者逐年增多,除了全力与病魔战斗,他们往往要辗转多个科室就诊,费时费心费力,却很难得到理想的治疗方案。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前两名的杀手,但两个学科的交叉与合作在国内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我们开设肿瘤心脏病门诊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加精准地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治疗,提高其高质量生存率,避免患者在多个科室间往返就诊,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欧阳茂说。
肿瘤心脏病门诊诊疗包括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的早期筛查与心脏保护、肿瘤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指导、肿瘤心脏病学的早期筛查和诊治、心血管疾病的抗凝管理以及心肌病的精准诊治和管理等,必要时联合放疗、化疗、心脏超声等专业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会诊团队,为患者制定最优的诊疗方案。
患者胡阿姨便因此而获益。79岁的她因为直肠癌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年龄较大,医院为其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评估。检查发现胡阿姨心脏前降支动脉血管存在99%狭窄,有极大的心梗隐患。若不排除风险,将会影响后续的直肠癌手术的治疗。
针对胡阿姨的可能心梗风险,欧阳茂为其进行了心脏介入治疗,堵塞的血管得到了疏通,解除了心梗的风险,并在一个月的新辅助化疗后,安全进行了外科手术,8个月的随访患者情况良好。
“严谨而全面的术前综合评估和术前风险预防,可以避免在术中或术后突发心梗的险情。而在完成一系列的治疗后,我们还要进行严密的术后监控和管理,全方位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欧阳茂说,如今每个月大概有一两百名患者前来看肿瘤心脏病门诊,“我最大的感受是帮患者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医生进行治疗的时候也更加放心了。”欧阳茂还透露,他正在进行一项临床研究,以帮助高危冠心病患者渡过外科手术的难关,试验结果在今年底可能会有论文发表。
欧阳茂敬佩前NBA球星科比·布莱恩特的勤奋,他喜欢用后者的名言来自比,“我虽然不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4点钟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员村二横路(中山六院所在道路)每天深夜和凌晨是什么样子的。”星月相随,人影寥落,看似萧瑟,但他心里一定充满了疗愈患者后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