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寿司很多人都爱,但是如果食材处理过程或质量出现问题时,往往会“病从口入”,可能导致腹泻、呕吐等典型的消化道症状,有时候一些人“熬一熬”就过去了,但有些人可能就差点“熬不过去”。日前,记者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该院重症医学科(ICU)救治了一例,怀疑食用不洁寿司后感染沙门氏菌并导致多脏器衰竭的女性患者。
家住深圳的阿芳(化名)今年36岁,平素身体健康,1个月前突然出现腹痛、腹泻、发热,自认为没事便在网上查了些资料自行购药服用,因疫情原因担心被发热门诊隔离,“坚持”了三周,家人却发现她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终于因高热(40℃)不退、嗜睡还反应迟钝,不得不前往医院就诊,最终辗转送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医生会诊时,患者只能用睁眼、点头回答医生指令,家属也无法提供对诊断有帮助的病史信息。病人已经出现了呼吸、循环、血液、肾脏、中枢、内环境、消化道等多个脏器系统的功能障碍,遂紧急将其收入ICU抢救治疗。
经多学科紧急会诊后,胃肠外科紧急进行腹腔镜探查,可惜均未发现脏器坏死或者穿孔病情,最后经过血培养,结果提示检测到沙门氏菌属!此时,医生再次追问家属患者的饮食习惯,原来阿芳平时喜欢吃寿司等生冷食物,此次发病前曾进食过大量寿司。
医生仔细诊查患者,结合补充的病史和各项检查结果,明确这次造成患者病情危重的元凶为沙门氏菌——由于患者食用了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生冷食物,大量的沙门氏菌经消化道入血,造成患者出现严重感染性休克,从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原因找到,那就好办了!经过20余天的奋力救治,阿芳最终好转出院。
医生介绍,沙门氏菌属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寄生在人类和动物的消化系统当中,肉蛋奶以及相关制品等均可被污染。然而沙门氏菌属不分解利用蛋白质,难以通过肉眼或者气味判断食物是否被污染。沙门氏菌属为形态以及构造相似的一大类细菌,已发现的菌种超过两千种,其中包括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属在粪便中存活可超过1月,在水中可存活超过2周。患者、无症状携带者、家养以及野生动物均可成为沙门氏菌属的传染源。发病者通常在接触感染源的1到3天内出现发烧、腹泻、腹痛等症状,既往报道中出现过血液感染的患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预后不佳甚至死亡。因此他提醒,如出现有呕吐、腹泻或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尽快至医院就诊。
这样做,可以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1、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厨房用具要分开,在冰箱里也要避免把生熟食物放在同一个区域,同一层当中。上层放熟食物,下层放生食物,严防交叉污染。
2、生食蔬果前,一定要用流动自来水洗净。
3、熟食最好在10℃以下低温保存,食用前必须用80℃以上高温加热15分钟以上。
4、在日常生活中讲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5、不吃生肉或未经彻底煮熟的肉,不生吃鸡蛋,不喝生奶。
原文链接:https://hcs.gztv.com/application/fcinformation/mobile/#/ArticleDetail/310717/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