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健康|攻克又一难关 “全盆腔脏器切除术”带来新希望
媒体报道
阅读:

新快报讯 " 全盆脏器切除术 " 是什么?名字大家虽陌生,但多年来却是盆腔晚期癌肿侵犯多器官患者的 " 福音 "。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六院)获悉,由该院结直肠外科三区 / 放射性肠病专科、泌尿外科进行的多学科协作,进行 " 腹腔镜下全盆腔脏器切除手术 ",手术历时 9.6 个小时,出血仅 150 毫升,成功切除了一位年轻的宫颈癌治疗后复发合并严重放射性直肠 - 膀胱 - 阴道瘘患者的 " 责任病灶 ",实现术前精准评估、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速,让患者迎来新生。

病情反复备受煎熬,患者苦寻 " 高效 " 治疗

这一次接受 " 最难外科手术 " 的患者是来自福建的陶女士。1 年前,45 岁的她不幸诊断为 " 宫颈癌 ",她前期进行了常规的放化疗和免疫治疗,本以为痛苦就此终结。然而,近 2 个月,她开始反复出现阴道排粪尿并伴肛门疼痛导致无法坐立与行走,这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生活。陶女士用 " 睁开眼第一秒都是疼痛,闭上眼每一秒都是噩梦 " 来形容这般痛不欲生的煎熬和精神折磨。

辗转于国内多家医院诊治后,陶女士检查出 " 直肠 - 膀胱 - 阴道瘘伴妇科肿瘤局部复发 ",随着病情的加剧,各种药物止痛无效。据了解,这是一种严重的放射性损伤晚期并发症,此类疾病的治疗较为棘手,患者通常伴有顽固性漏尿漏粪、严重的感染及疼痛,止痛药缓解有限,长期的心理负担会导致精神抑郁。排便困难导致畏惧进食,继而出现营养不良、恶病质,形成恶性循环。生理和心理双重挑战让患者在求医之路上想迫切寻求 " 根本医治 " 方法。马腾辉坦言,如何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前列腺癌及直肠肛管癌等)高剂量放疗后出现的严重放射性损伤这一棘手病情进行高效治疗一直是医学中的难题。

基于目前国内专业化诊治放射性损伤的医院较少且该类手术难度极大,国内外多数医生均束手无策。陶女士经多番咨询后,来到中山六院放射性肠病专科就诊。

全盆脏器切除手术难度极高、创伤较大,中六医生迎难而上

中山六院结直肠外科三区 / 放射性肠病专科马腾辉医生介绍," 全盆脏器切除术 " 可实现严重放射性损伤及肿瘤复发病灶的根治性切除,对已被病情影响的所有及相关的邻近组织进行微创切除,并且,还可以同时满足患者日常排泄的生活需要,在下腹壁做尿、粪排泄双造口,可以极大程度缓解病情带来的不适感。

据了解,这种高效的治疗方案未被国内外攻克并普及是因为手术难度极高、时间很长、创伤较大。据文献显示:全盆脏器切除平均手术时长逾 10 小时,术中出血量动辄超过 1000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 32%-84%,术后 30 天病死率可高达 8.7%,为腹部外科、盆腔外科手术难度之最。此次中山六院在严重放射性盆腔损伤领域所采取的的腔镜下全盆脏器切除,更是全盆切除手术中的难度之最。

所谓 " 迎难而上 ",才能实现 " 所向披靡 "。马腾辉指出,在盆腔放射性损伤领域,既往不少外科医生顾及高剂量放疗后的盆腔慢性纤维化甚至 " 冰冻骨盆 " 等问题,对盆腔 " 责任病灶 "(直肠瘘、膀胱瘘或癌肿)切除往往望而却步,提倡行单纯造口转流手术等姑息性治疗手段,无法实现病情的高效缓解。另外,盆腔放射性损伤导致的最严重晚期并发症——放射性直肠膀胱阴道瘘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手术者,国内外更是鲜有治疗经验报道。

作为国内较早关注盆腔放射性损伤治疗的中心,截至今日,该院结直肠外科三区 / 放射性肠病专科联合泌尿外科已成功开展该类手术 9 例,并取得良好的疗效,不仅为患者带来 " 新的希望 ",同时刷新相关医学领域的 " 经验盲区 "。

优势学科强强联手,腹腔镜下完成高效治疗

基于陶女士病情的特殊性,该院专家会诊后一致认为:多轮药物治疗均收效甚微,如果 " 责任病灶 " 不切除,只能是姑息治疗尽量延长生存。" 我希望这次治疗可以彻底缓解我的疼痛 " 陶女士向结直肠外科三区王辉主任、马腾辉团队提出了自己的治疗诉求。专业评估后,团队建议进行手术切除,这也是获得长期存活的唯一希望。

经过多学科评估以及多模式预康复管理的术前准备后,该院王辉、马腾辉团队与泌尿外科的邱剑光、王德娟团队强强联合,进行了 " 腹腔镜下全盆腔脏器切除手术 ",历时 9.6 个小时,出血仅 150 毫升,完整切除了病变直肠、乙状结肠、膀胱、子宫、宫颈、阴道及受累的小肠、阑尾,并完成回肠代膀胱,降结肠经肛管拖出吻合(PE-Bacon 手术)及预防性横结肠造口。为患者在根治肿瘤、切除放射性损伤责任病灶的同时,也为今后恢复经肛门排便争取了的机会。

手术持续时间虽久,但由于使用了 " 腹腔镜技术 ",创口小,术中出血量非常少。" 责任病灶 " 切除后,陶女士术后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并且可以很快下床活动并恢复进食,疼痛评分(NRS)也由术前的 9-10 分下降至术后 1 分。

术后第 9 天,陶女士顺利完成 " 肛门成形术 ",更好的缓解了肛门不适症状,再为今后经肛排便争取了机会。经过术后 16 天的精心治疗,陶女士顺利出院。" 手术后,疼痛好多了,生活质量极大的提升了。" 她开心地说。目前,她已基本上可以正常饮食,心理负担大大降低,之前阴道漏尿漏粪的症状也没有了,也不需要依赖止痛药物,腹壁尿、粪双造口排泄功能也正常,病情大有好转。期待半年后,陶女士返院复查,若评估恢复良好,将有机会实施关瘘手术并恢复经肛门排便功能。

据了解,中山六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三区、放射性肠病专科多年来,在已故学科带头人、国家道德模范提名奖王磊教授的带领下和传承中,科室积累了国内最丰富的放射性肠损伤诊治经验。科室先后牵头制定了首部《中国放射性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2018 版)》及《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2021 版)》,并于 2021 年 11 月牵头全国多中心多学科专家成立了 " 中国放射性肠损伤研究协作组 "。持续致力于临床及医学前沿理论,为患者带来更安全、更精准、更高效的治疗方案。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原文链接:https://app.myzaker.com/article/61e908451bc8e0dd420000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