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本应美好的春节却困于癌痛,疼痛该如何驱散
媒体报道
阅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图/视觉中国

“癌痛与急性疼痛差异很大,疼不是立刻来立刻走,癌痛是好了又复发,长年累月折磨人。”近日,本应欢度新春的广州市民陈叔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因为他作为一名肿瘤患者,身上的癌痛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他的神经。

据陈叔介绍,自己一向对肿瘤治疗充满斗志,平时有意忽略日渐加重的背痛,不为疼痛分神,不吃会上瘾的止痛药。但深夜里,持续背痛仍让他难以忍耐。迫不得已,在春节期间求助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下简称中山六院)疼痛科,希望能够将自己的痛苦缓解分毫。

疼痛忍不得!要如何同医生表达“疼痛感”

“觉得疼痛忍一忍就过去了,这是很大的误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疼痛科主任阮祥才主任医师指出。

阮祥才说道,长期忍痛不可取,会大大消磨患者意志力,而且不利于医生诊断,延误病情。而且,疼痛是主观感受,医生亲人都无法知晓,不同时刻疼痛体验都不同,任何医学检查和化验都无法代替疼痛者自身的感受。

患者需懂得表达自己的疼痛感

“疼要说出来!” 阮祥才强调。与医生沟通才能控制疼,解决疼,为后续癌症治疗提供强大的信心。

在就诊时,应合理表达自己的疼痛。阮祥才为此给出了参照表:

·痛在身体哪个部位,有多强烈?

·是什么样的疼痛?(隐痛、闷痛、针扎、刀刺、热痛、冰冷痛、烧灼痛、电击痛、牵扯痛?)

·疼痛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时候缓解、什么时候加重?

·疼痛是否影响了我们的日常活动能力,吃饭、睡觉、做家务、工作、或社交活动?

·此外,我们也需要告诉医生看病和治疗的情况,对药物的反应等。

吗啡类药物并非“魔鬼”,三阶梯止痛是良方

疼痛治疗方法有哪些?阮祥才为记者提供了一种“三阶梯止痛”的缓解方式。

第一种,癌痛来源于癌肿本身的话,那么癌肿治好了,疼痛就消失了,抗癌治疗即是疼痛治疗;第二种,是手术、创伤性操作、放疗或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的话,肿瘤治好后,疼痛仍需继续治疗;第三种,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也采取肿瘤治好后继续治疗。

阮祥才认为,按照以上三阶梯止痛,大多癌痛可基本缓解,但患者仍应该积极配合治疗。

陈叔在与癌痛做斗争的过程中,对担心吗啡类止痛药极为抗拒,担心其成瘾性。但阮祥才给出了专业意见:“吗啡类成瘾要辩证看。虽然确实有成瘾风险,但用于癌痛治疗中的剂量很小,成瘾很少见。”

据了解,吗啡类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一旦疼痛得到满意且稳定的控制,癌痛的病因已经去除,只要采用合适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实现停药已非难事。

专科个体化疗效是有力补充

三阶梯止痛原则上可效缓解八九成的癌痛,但是还有部分病患因种种原因,无法解决疼痛问题,严重影响肿瘤治疗和生活质量。尽管这部分患者仅不到两成,但却是我国癌痛治疗的一个“软肋”,成为医生、患者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中山六院采用癌痛治疗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作为药物止痛治疗的有力补充。其主要有以下几种:介入治疗、放化疗、针灸、经皮穴位电刺激等物理治疗、认知-行为训练以及社会心理等,其中以介入治疗最为有效。

阮祥才介绍,介入治疗是指神经阻滞、神经松解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神经损毁性手术、神经刺激疗法以及射频消融术等进行的干预性治疗措施,还包括硬膜外、椎管内或神经丛阻滞等途径给药,可通过神经阻滞而有效控制癌痛,有利于减轻阿片类药物的胃肠道反应,降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剂量。

“癌痛不要怕,主动向医护人员如实描述疼痛。”阮祥才强调:“治疗时,严格谨遵医生治疗方案,同期辅助患者自己的密切观察、定期复诊,及时沟通交流,调整、优化疼痛治疗。”(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沫依


原文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template6/#/newsDetail/120643/40557726.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