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锐调查丨茶烟是烟草还是食品?“健康无害”是真的吗?
媒体报道
阅读: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杭莹 孙绮曼 刘佳宁
实习生 张田 严思蕴

你以为买的是玉溪和中华,其实到手的是钰溪和中华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茶烟”——这种号称新型替烟品的产品在多家电商平台上风靡。商家自称是超市同款,不含尼古丁,经权威检验健康安全有保证,是绝对的替烟良品,在商品介绍里也有附“测试报告”。

茶烟,实际就是以茶叶为原料制成的“香烟”,市场定位为“健康的传统香烟替代品”。千百年来作为冲泡饮用的茶叶,一朝成为吸食品后,是否仍旧是养生良品?用于吸食的茶烟是属于烟草还是食品?致力于碰瓷烟草品牌的茶烟究竟背负了“几宗罪”?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访广州市场,集合烟草、控烟协会、医院等多方力量,戳破茶烟骗局。

市场:三无茶烟成新型潮流

“我第一次接触茶烟是在长沙旅游的时候,网红景点上的摊位总是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茶烟,有普洱味、菊花味等等,看起来好像很健康,于是我就买了一包。”曾经在线下购买过茶烟的刘榕告诉记者,购买的原因是茶烟价格便宜,出于好奇心理,想看看是不是和香烟一样。

但在购买之后,刘榕很快发现,标榜“健康”“无害”的茶烟,其实可能蕴含更大危害,“我买了之后发现,在茶烟表面找不到企业的相关信息,也没有标明有害物质含量等,看起来更像一个‘三无产品’”。

记者调查发现,在广州的各大商行中鲜有茶烟的身影,但在一些网红旅游城市的景点中,茶烟俨然成为商贩们兜售的“拳头产品”。在海南三亚的一家主题夜市中,记者看到有不止一个摊位正在售卖茶烟,包装则是“钰溪”“中华红”等香烟品牌的谐音字或擦边其他香烟品牌的包装设计。消费者不仔细看,很容易将其误认为是某些知名香烟品牌。

早在2014年5月,工人日报就曾报道称云南一茶叶公司借助网店推出了该公司最新的普洱茶异形包装产品“普洱茶烟”。此后,茶烟开始悄然流行。

记者购买的茶烟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款茶烟,其外表包装与烟草制品无异,印有“非烟草制品不含尼古丁”字样。内里则如香烟一般一条被分装为10包,每一包的外壳都和香烟相似。

拆开一包后,里面装的是20支烟状物,卷制包装,且带有过滤嘴。而其价格比真正的香烟要低,价格从每包两三元到十几元不等,各个店铺的茶烟销量还不小,多的能达到数千笔,有的店铺累计评价上万条。

茶烟抽起来口感如何?在产品的买家评论区,很多网友评价称吸食起来就和烧焦的茶叶一样,部分消费者表示会有呕吐感。记者询问商家产品口感时,商家一直在强调茶烟很便宜,可以先买一点试抽看看。

产品:茶烟是否属于烟草?监管空白尚存

记者在广州天河区的一家烟草专卖店询问是否有售卖茶烟时,工作人员表示茶烟不是烟草,不属于其售卖范畴,不能进入烟草店的售卖名单里,“茶烟不是烟,我们不会卖的”。

那么,外形可以以假乱真的茶烟,究竟属不属于烟草?事实上,声称“可抽可泡”的茶烟在产品归类上既非食品也非烟草,在监管上存在盲区。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0年发布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茶烟不属于食品范畴,无法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同时,茶烟中不含烟草,也不属于烟草制品,无法获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这造成其在生产过程中缺乏相应标准规范,产生监管空白。

广东烟草行业业内人士李小姐告诉记者,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烟草专卖品是指卷烟、雪茄烟、烟丝、复烤烟叶、烟叶、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卷烟、雪茄烟、烟丝、复烤烟叶统称烟草制品。

据她介绍,生产卷烟纸、滤嘴棒、烟用丝束、烟草专用机械的企业,只可将产品销售给烟草公司和持有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烟草制品生产企业。

“如果‘茶烟’中存在烟丝,那么这个产品就属于烟草制品,这个时候就属于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与此同时,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卷烟纸、滤嘴棒等烟草专卖品,也会被依法查处。”李小姐称。

既然不是烟草部门直管,那商家制作茶烟所使用的卷烟纸、滤嘴棒等烟草专卖品是哪里来的呢?

记者调查发现,在百度贴吧“茶烟吧”“空烟管吧”内,大量帖子在兜售“空烟管”“卷烟器”等茶烟制作用具。记者通过帖子中留下的联系方式联系到几名售卖“空烟管”的商家,发现其售卖的“空烟管”与普通香烟外形相差无几,却被装在印有“艾灸管”的箱内,箱内塞有说明“本产品为艾灸管”的纸条。

商家称和香烟品牌的包装几乎一致

经询问,这些商家大多称自己是“厂家直销”,只做批发,其售卖的产品没有任何质量检测证明。

相比贴吧的“野蛮生长”,淘宝上的茶烟产品显得更为“标准”。一家销量靠前的商家标榜自身“具有国家专利”“质量符合企业标准”,记者查看其质量检测报告,却发现该检测机构仅检测了沙门氏菌等两个食品范畴的项目,便认定产品符合标准。

目前,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共有44个“茶制代烟品”的企业标准,均有规定需检测焦油量、烟气烟碱量、烟气一氧化碳量等指标。

不过,由于没有国家标准,各企业的“茶制代烟品”标准对焦油量等理化指标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甚至有企业将焦油量标准设为每支≤18mg,远高于市面上的香烟。

电商平台上的茶烟产品

功效:漏洞百出的健康骗局

“替烟”“无害”是茶烟宣传的两大亮点。商家标榜茶烟不含尼古丁,是绝对的健康产品,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采访了广东多家医院的呼吸内科医生,纷纷表示茶烟的功效宣传都是无稽之谈。

“茶叶中富含很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提高心脏功能等,但这些都是通过饮用、经消化系统吸收后产生的。茶中的有机物质经过燃烧就完全失去作用了。”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崔健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茶叶作为植物,燃烧一样会产生焦油,以及烟草烟雾中的诸多气体和致癌物质。

吸烟有害健康,是因为香烟里含有尼古丁和焦油,那么号称不含尼古丁、“天然无害”的茶烟在燃烧后的焦油含量如何呢?2021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下属上海市广告监测中心查阅部分茶烟检测报告后发现,部分产品中焦油含量高于传统烟草,有一款产品焦油含量高达14.41毫克/支。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2012年发布的《关于调整卷烟焦油限量要求》通知,自2013年1月1日起生产的盒标焦油量在11毫克以上的卷烟产品不得进入市场销售。2013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盒标焦油含量高于11毫克/支的卷烟,将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以14.41毫克/支的焦油含量,“健康”噱头不攻自破。

电商平台上的茶烟产品

记者在电商平台茶烟商家的产品详情页上看到,多位商家疑似使用同一份权威检测证书和测试报告,因为图片截图较为模糊、重要监测信息也被遮挡而无法辨认。当记者向对应商家询问是否可以提供检测报告清晰版本时,对方都没有给出回应。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韦民提到,吸茶烟不仅不能减轻烟民对于尼古丁的依赖感,反而“雪上加霜”,给身体健康带来坏处。“茶叶在燃烧之后也会产生有害物质,比如一氧化碳,直接吸入人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和作用丧失,导致严重缺氧,造成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害为主的多器官病变,给人体带来极大威胁”。

“不含尼古丁并不能和健康划等号,没有严格工艺控制生产出来的茶烟甚至会比香烟的危害更甚。”上海市广告监测中心专家指出。崔健表示,已有充分证据证明生物燃料的使用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不利影响。而很多人改吸茶烟后,吸烟量反而越来越大。

法规:产品包装碰瓷、平台售卖违规

玉溪成了钰溪,红塔山成了红河塔山,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的多款茶烟产品都陷入了“李逵和李鬼”怪圈,从产品名称到包装,一路碰瓷传统香烟品牌。而这种疯狂打擦边球的行为是否违法?记者就此询问了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潘星容,对方表示商家的多项行为已违反广告法、商标法。

“《广告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提到,禁止利用其他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公益广告,宣传烟草制品名称、商标、包装、装潢以及类似内容。《商标法》(2019年修订)第十三条则称,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其中,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潘星容告诉记者,上述法规都证明,茶烟的这种包装碰瓷行为已经违法。

潘星容进一步表示,根据《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按照这条规定,茶烟商家所谓“替烟”“无害”宣传同样违反了广告法。

商家的茶烟产品宣传内容

我国有明令规定烟草应当渠道专卖,《广告法》第二十二条中也明确禁止发布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那么电商平台上允许售卖茶烟这类产品,而且是打着香烟的擦边球进行宣传,作为销售平台的电商平台是否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呢?

潘星容认为,因为茶烟属于新产品,所以需要国家明确分类,一旦归属于香烟类,则应受烟草专卖法规制。但不论是否属于香烟类,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以下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即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潘星容告诉记者,《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中关于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平台都需要就烟草的“擦边球宣传”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这两年我们发现茶烟已经开始在电商平台流通。”在中国控烟协会会长高玉莲看来,电商平台作为流通平台,应该在这方面尽职尽责。

高玉莲建议,茶烟产品可以参照食品安全管理的模式,由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去把控产品生产和流通。而对于这类不良、不健康产品,平台不能让他野蛮生长。“一旦形成气候再去关注和纠正,后果就比较严重了,电子烟就是一个典型”。

消费者误买茶烟后如何维权?

买家可以找平台或商店协商解决。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广告法》第五十六条也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

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向消费者协会反馈和请求帮助,调解,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根据与经营者(平台或商店)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副院长潘星容

茶烟不能抽,那怎么才能科学戒烟?

大多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都开设了戒烟门诊,医生是帮助吸烟者戒烟的最佳人选。可使用国际通用的“5A”方案进行戒烟干预。即:询问(Ask)吸烟情况、建议(Advice)戒烟、评估(Assess)戒烟意愿、提供戒烟帮助(Assist)、安排(Arrange)随访。

此外,有三类戒烟药物可帮助戒烟,即尼古丁替代类药物(尼古丁咀嚼胶、吸入剂、口含片、鼻喷剂、贴剂)、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和伐尼克兰。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崔健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


原文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template7/#/newsDetail/110059/40634053.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