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化疗+手术+化疗,女性进展期结肠癌患者能得到更大获益
媒体报道
阅读:

高蛋白饮食、生活节奏的变迁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因素的叠加,无论是我国还是全世界,大肠癌的发病率都在不断提升,大肠癌不仅成了人类最高发的消化道肿瘤,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也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高发恶性肿瘤。


WechatIMG255.jpeg

研究团队主要专家

尤其是在我国,人们对于大肠癌初筛后的肠镜检查确诊依从率低,通过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的策略效果差强人意。怎么提升肿瘤进展期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就显得尤为迫切。美国当地时间6日,在全球最大规模的国际肿瘤盛会—2022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中山大学原副校长、著名的消化道肿瘤专家汪建平,中山六院院长助理邓艳红教授、中山六院副院长黄美近教授团队的最新大型前瞻性研究成果《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新辅助化疗的大型Ⅲ期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获得大会口头报告机会。

该项研究通过对已经使用近20年的经典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将原有的手术后全周期化疗变更为术前半周期化疗、手术、术后半周期化疗。在并不增加患者负担的情况下,得出了多项指标均优于传统方案的结论。尤其是对于女性和年轻的进展期结肠癌患者而言,其总生存期提升了10%,获益非常明显。“这一结论,对于未来的结肠癌治疗,尤其是女性患者、年轻患者的结肠癌治疗,将提供一个信的思路,并将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应用”,邓艳红教授表示道。


现有结肠癌治疗方案已使用近20年

疗效瓶颈非常明显

根据最新一期的国家、省、市级肿瘤年报显示,以结肠癌为代表的大肠癌在我国的总体发病率趋近40/10万,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甚至更高,已经接近欧美、日韩等大肠癌高发国家的发病率水平。而且年轻化趋势相对明显,已称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


为了提升大肠癌的早诊、早治率,广州从2016年开始就启动了大肠癌免费早筛项目。但由于最终的确诊金标准为侵入式肠镜检查,大量初筛高危的市民最终在肠镜检查前脱离了项目。这客观上导致了一方面大肠癌持续高发,一方面早诊、早治率增长的有限。这样一来,就有大量的患者一诊断就为Ⅲ期和高危II期。提升和突破这一分期肠癌患者的生存期、生存质量就显得尤为迫切。


邓艳红透露,现有的国际国内指南,制定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采取的是先手术切除,随后组合化疗的传统模式。该方案能够使70%-80%的患者从中获益。但始终有20%以上的患者会面临复发转移的问题。

WechatIMG255.jpeg

中山六院院长助理邓艳红教授

即便是抗肿瘤药物不断推陈出新,小分子靶向药物、免疫单抗在内的新型药物不断面试,运用经典方案开展治疗的效果依然差强人意。至多80%的患者获益,明显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生存期的目标并未因新药物、新手段的出现而得到进步。如何提高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预后仍然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对经典方案进行小范围调整

用“化疗+手术+化疗”来治疗

汪建平教授、邓艳红教授和中山六院副院长黄美近教授作为项目共同PI,决定对现有的经典方案进行顺序的优化。将原本术后进行的化疗中的一部分前移到手术前进行(也就是新辅助化疗),然后再将手术、后续的化疗依次完成。




“这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策略。新辅助化疗具有以下理论优势:一是在术前缩小原发肿瘤,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二是减少术中肿瘤细胞种植播散;三是有效杀灭微小转移灶和亚临床病灶,降低术后转移风险。此外,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通过术前多排螺旋CT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并筛选出高复发风险的人群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邓艳红表示。


说干就干,为了探索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寻找提高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治疗新策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牵头,全国28家高水平医院参与的“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新辅助化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于2016年1月正式启动,2021年4月完成入组。一共选取了来自全国多中心的700多例适宜病患,其中一半的采用传统经典方案,一半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段。

WechatIMG255.jpeg



27%的患者实现缓解、降期

女性患者获益非常明显

考察一项医疗科研的主要指标有许多,但对于肿瘤研究而言,无疾病(无肿瘤)生存期;总生存期是患者最为关心的内容。通过为期六年的入组治疗、观察,整个项目终于迎来了结题的时间。

新辅助方案和经典方案比较起来,在患者复发转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新方案中有22%的患者出现骨、脑等复发转移,而传统方案该数据为24%.此外,新辅助化疗和直接手术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8.4%和76.6%,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直接手术组患者(94.9%对比88.5%)。

但通过新辅助治疗,有7%的患者肿瘤出现缓解,病理提示患者已经无癌,还有20%的患者实现了肿瘤降期,从原有的Ⅲ期或高危II期降低到了更适合手术的肿瘤分期。


进一步对参与研究的不同亚组进行深化分析,结果提示那些深浸润癌(大肠分四层,深浸润往往是侵袭了更多曾大肠癌组织)、女性、年轻患者从新辅助治疗中的获益明显。总生存期从原有的74%提升到84%。“获益提升10%,对于肿瘤治疗而言,能够增加5%的获益都是进步,10%的提升还是非常令人振奋的。”

与会专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Stitzenberg KB教授对研究进行了点评。她认为对于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新辅化疗是安全的,相比直接手术具有更低的术后30天死亡和二次手术风险。分期为T4的患者,以及年轻的女性患者似乎最能够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对于体能状况较差,肿瘤边界可切除以及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新辅助化疗是一种安全且合理的新策略。

WechatIMG255.jpeg

抗癌药物的研发非常迅速快捷,推陈出新的非常快,再加上我们的此项研究也发现了一些特殊的靶点。“在未来出现新药物迭代升级后,我们的新辅助化疗治疗方案还讲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争取让更多患者得到更大的获益。”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 胡华斌

摄影:通讯员 张源泉

编辑:王道斌


原文链接: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20608691512.html?wxuid=ogVRcdH7PvMu_Ms75COqRFujLFJw&wxsalt=d6f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