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张先生(化名)怎么也没想到,
因为换灯泡扭伤腰而就医,
却意外查出一侧的肾竟然“报废”,
必须切除!
因祸得福的是,
“多亏了”这次扭伤就医,
否则张先生可能双肾都保不住。
这是怎么回事?
是什么让他付出了一颗肾的代价?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案例
小小结石 “报废”一颗肾
“万万没想到啊!”谈起手术经历,40岁的张先生依然唏嘘不已。
平日里的张先生身强力壮,不过某个周末在家换灯泡时,无意中扭伤了腰,于是来到骨科就诊。
细心的医生发现,张先生的腰椎片上发现椎旁高密度影,怀疑结石。
张先生进而转做泌尿系超声,随即发现原来病情更为严重——左肾重度积液,右肾轻度积液。
接诊的泌尿外科瞿虎副主任医师立刻意识到,可能是结石导致的肾脏积液,在随后进行的泌尿系CT检查中,发现张先生左肾因输尿管结石梗阻已导致整个肾脏重度积液,肾实质被压迫,肾脏已经变成一个无功能的大水囊,右侧肾脏也因输尿管结石导致轻度积液。

左右两侧肾脏均发现有小结石。
为什么小小一颗结石,会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
瞿虎介绍,尿液在肾脏内形成,沿输尿管暂时储存在膀胱,达到一定容量后出现尿意、排出体内。
一旦结石阻塞通路,尿液淤积肾内无法排出,慢慢就会压迫肾脏实质,最终损害肾功能。严重者就像张先生一样,出现单侧甚至双侧的肾衰竭。
如果不是这次的偶然发现,张先生就可能面临双侧肾功能完全丧失的风险。待到那时,出现化脓感染的肾脏必须全部切除,或需终身透析,或要进行肾移植手术。
救治
双侧腹腔镜手术同时进行
不幸中的万幸是,张先生的右肾功能尚可以维持机体的排泄及代谢需要。
经讨论,泌尿外科主任邱剑光教授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方案,给患者行腹腔镜下右侧输尿管切开取石及左侧无功能肾切除术,即腔镜下一侧输尿管切开取石,另一侧同时进行无功能肾切除。
术后,团队也密切关注张先生的情况——术后凌晨2时至次日上午10时,尿量近千毫升,这标志着他的肾功能有希望维持正常或更好。
在团队的精心护理下,张先生很快康复出院。

小小结石毁了一颗肾。
瞿虎指出,部分患者可能同张先生一样,完全没有任何异常症状;另有一些或许会出现间歇性疼痛。
因此,有肾结石病史的患者除了多喝水,还应当规律复查泌尿系统超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早期处理,而不是等到要切肾的地步。
即使没有结石病史,也建议每年做一次B超检查。
提醒
肾结石易复发
预防要明确结石成分
你知道吗,曾患肾结石的人群,其复发率更可高达50%以上!
肾结石要怎么防?首先要明确结石成分。
尽管肾结石的已知成分多达30余种,但90%以上属于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磷酸镁铵结石。其中又以草酸钙结石最为常见。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许可慰教授提醒,患者如果接受过外科治疗或自行排出过结石,应收集结石样本进行成分分析,根据结果指导相应的预防措施。
而对于几乎所有类型的肾结石,足量饮水都是最为简单直接的预防方法。
水分稀释尿液可以降低尿液中各种成石物质的浓度,并增加尿量、促进小结晶的排出。
成人推荐的日均饮水量为2000~3000毫升,大约相当于4~6瓶水。
1.草酸钙结石
预防草酸钙结石复发,需适当限制草酸盐的摄入,并增加食用富含枸橼酸的食物。枸橼酸即柠檬酸,广泛存在于柠檬、柑橘等水果中。由于枸橼酸可以结合尿液中的钙离子,因此对于含钙结石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2.尿酸结石
尿酸结石最常见于高尿酸血症患者,因此需规律服药,控制海鲜、肉类等高嘌呤饮食的摄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控制血尿酸。
其次,尿酸结石只能在酸性尿液中形成,因此可通过饮食及药物控制使尿液碱化、增加尿量,甚至可达到溶解结石的效果,同样推荐富含枸橼酸的食物。
3.磷酸镁铵结石
磷酸镁铵结石是因泌尿系统感染导致的,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综合治疗,但足量饮水依然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提醒:
大多数肾结石是无法直接溶解的,很多民间偏方不仅疗效不佳,且成分不明,长期服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不可盲目轻信。
如需药物辅助预防结石,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知多点
呵护肾脏
7类人需警惕慢性肾病
除了结石,我们还需警惕慢性肾病对肾脏的伤害。
据估算,慢性肾病的发病率达10.8%,我国约有1.3 亿慢性肾脏病患者,其中千分之一的患者会发展至终末期,即尿毒症,同样会导致“肾报废”。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梁馨苓介绍,有7类人群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1.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危害肾脏的最明显的一个危险因素。
2.糖尿病患者:糖友中有近50%的患者一定会进展到糖尿病肾病阶段,有一部分甚至会肾脏衰竭。
3.血管病变患者:包括冠心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等。
4.肥胖患者:体重特别超标的人通常会合并代谢综合征,导致肾脏病变。
5.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常吃海鲜、常喝老火靓汤的人要关注自己的尿酸水平。
6.生活习惯不良的人:比如,长期熬夜、喜欢喝碳酸饮料、喜欢吃重口味食物等,都会增加肾脏病变的风险。
7.有家族史:有肾脏疾病家族史的人也是高危人群,比如有多囊肾、遗传性肾炎等疾病的后代肾脏病变几率高,一定要早筛查早诊断。
不想发展到终身透析、肾移植这一步,就必须要及早发现、控制慢性肾病的进程。
首先,平时生活中要学会自查,出现以下异样要小心:
一是早上起床照镜子:看有没有持续的眼睑水肿,气色是否暗黄或灰暗。
二是观察晨尿:有没有持续不消散的小泡泡,颜色是否为正常,有无出现茶色、乳白色等异常、有无絮状物。
三是晚上睡前检查双下肢:胫前或脚踝有无按下去持久凹陷的水肿。
出现上述情况,要警惕可能是慢性肾病的症状,尤其是如果持续一段时间仍未见好转,更要及时就医。
早期诊断肾脏疾病,“尿常规、抽血、彩超”这三部曲都要用起来,缺一不可。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简文杨 唐小雨
部分内容据广州日报、健康有约
封面图:视觉中国
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