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小周在一次骑电动车意外摔伤膝盖,为准备考试忍痛跛行近一个月方才到医院做左膝前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修复术,但术后膝关节依然僵硬。经辗转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先后接受了5个疗程的康复治疗,小周的膝关节肿痛消失,终于恢复了自由活动。
“及早规范康复治疗,完全不需要这么长的治疗时间。”该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姜丽主任医师指出,关节及附属结构的损伤往往带来关节组织炎症以及关节稳定性下降,手术仅能部分解决关节“失稳”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经系统康复,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明显改善。 受访者供图
膝伤久拖行走不利
小周是一名在校大学生。2020年12月初,她在骑电动车上课的路上意外跌倒,当时就出现膝痛、行走困难等症状。因期末考试在即,为了不影响学业,她忍痛跛行近一个月,直到考试结束才去附近医院接受“左膝前交叉韧带重建+自体肌腱取腱+滑膜清理+半月板修复术”等综合手术治疗。
术后一个月,小周左膝关节仍然僵硬,眼见情况不妙,于是回医院寻求帮助。经外科医生推荐,小周找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姜丽主任医师。
经了解病情后,姜丽主任团队为小周进行膝关节术后规范康复治疗。两个月过去了,小周恢复不错,尽管步态还有些许异常,但基本能够正常行走了。
小周以为自己好了,就没到医院复诊了。到了第二年暑假,由于备考久坐、没能坚持训练等原因,她的膝关节又僵硬起来,晨起时左腿像木棍一样无法弯曲,同时伴有膝盖皮肤发热、胀痛感明显等症状,走多几步就非常吃力,再次返院治疗。
姜丽主任团队对小周的膝关节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左膝肿胀明显,比右膝大了一圈,膝关节活动时有严重摩擦感,不能完全伸直,髋、膝、踝关节周围肌肉紧张伴肌力下降。进一步行膝关节超声检查,显示左膝关节内大量积液,关节滑膜显著增生,关节囊水肿增厚,骨面硬化伴骨赘形成。
治疗团队对小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跌倒损伤和长时间跛行引起关节炎症、软骨磨损,为术后关节炎症反复发作埋下隐患;下肢肌肉力量较弱,对关节保护不足,异常步态模式下关节软骨反复受压摩擦,进一步刺激关节内炎症;持续反复的关节滑膜炎症导致关节囊与周围组织黏连。
明晰病情和原因后,姜丽团队在沿用综合康复和口服药物的方案基础上,予增加关节内PRP(富含血小板血浆)注射,同时联合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治疗。经过努力,近日回访小周的膝关节肿痛已消失,基本恢复正常行走。
超声引导PRP注射治疗。 受访者供图
术后及早规范康复
“她的病情复杂,前后共经过5个疗程的治疗。”姜丽主任医师针对小周的情况表示,骨关节患者常以为手术后就完事大吉了,其实不是的。如果能规范康复治疗,完全不需要这么长的治疗时间。
首先,关节及附属结构的损伤往往带来关节组织炎症以及关节稳定性的下降,手术仅能部分解决“失稳”的问题,进一步恢复关节稳定性还需要运动疗法的介入,并配合药物与物理因子治疗控制关节组织炎症。
其次,为了维持损伤关节结构的稳定性、保证修复效果,患者术后往往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关节制动。但关节有炎症且不能正常活动,会逐渐形成关节组织见黏连,进而引发关节僵硬,容易使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为解决手术后关节炎症、肿痛和活动受限的问题,必须介入综合康复治疗。建议骨关节患者术后及时前往专业的康复机构就诊,接受规范化、个体化的评估与治疗。
【记者】江玲
【通讯员】简文杨 唐小雨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