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健康 | 又是磁力珠!三龄童误吞消化道险穿孔
媒体报道
阅读:

新快报讯 又是这类玩具——磁力珠!三岁九个月的豆豆误将三颗磁力珠当糖果吞下肚十天未排出,一颗停留在胃后壁,两颗停留于十二指肠。由于磁力,三颗珠子排列成队紧紧相吸,胃后壁与十二指肠壁夹在中间濒临穿孔!近日,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了解到,该院在小儿外科与小肠内镜科的通力合作下,未行剖腹探查术,也未行小肠切除术,采用微创方式,成功将即将穿孔的磁力珠从豆豆体内取出。

患儿豆豆是一位来自东莞的小朋友。约一个月前,豆豆玩耍时不慎吞食 3 颗大小约 0.5×0.5cm 的磁力珠。豆豆父母介绍,误食磁力珠的头两天,豆豆只是腹部轻度疼痛,随后疼痛自行缓解。由于磁力珠一直未被排出,几天后,豆豆的腹痛逐渐严重。父母见状不妙,赶紧带豆豆去当地医院检查。

当地医院做的腹部 CT 提示:豆豆胃内 1 处及空肠上段 2 处均可见高回声影,直径约 5mm,但经胃镜仔细检查未见明显异物。当地医院提议对豆豆做剖腹探查术,思虑再三,父母最终表示拒绝。后经亲友介绍,豆豆一家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小儿外科接受治疗。

" 我已经是个小男子汉了,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啦!" 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时,尽管腹部仍有不适,乖巧懂事的豆豆一直很听话地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

经全腹部 CT 提示:拟胃腔内异物,结合病史符合磁力球影像表现;另外,三颗磁力球相互连接成串,未见消化道穿孔征象。中山六院立即组织相关科室讨论,结合当地医院的检查结果,首先考虑行经口小肠镜探查胃至空肠上段,希望能在小肠镜下将磁力珠取出。如有穿孔,必要时可双镜联合。

为了进一步明确手术方案,中山六院又在麻醉下对豆豆行经口小肠镜检查:胃体后壁发现一处隆起,十二指肠水平段管腔扭曲狭窄,由此猜测有部分磁力珠在胃,部分在十二指肠,两者相互吸引,使得部分磁力珠陷入胃黏膜下。当即又行超声内镜检查,发现胃部隆起处有一颗磁力珠,位于黏膜的固有肌层,即将导致胃穿孔。更加棘手的是,这颗磁力珠的位置邻近胰腺,考虑到另有部分磁珠或许在十二指肠,贸然行内镜下套扎取出术,可能会导致豆豆十二指肠和胰腺的损伤。

经小儿外科王德娟主任医师及小肠内镜科郭勤副主任医师讨论,决定予豆豆实施双镜联合手术:即在保护周围脏器的前提下,借助腹腔镜 " 挑开 " 邻近胃后壁的胰腺,一来以备不测方便对豆豆进行胃部缝合,二来利于手术的全程监测;于此同时,行内镜下套扎术取出磁力珠。

在郭勤的指导下,小肠内镜科美合日古丽医生带领助手剥开覆盖在某一颗磁力珠上的胃黏膜。

没成想,磁力珠非常 " 狡猾 ",此时仍与胃壁 " 难解难分 "。美合日古丽灵机一动:既然它有磁力,我们就用具有金属性质的活检钳吸附磁力珠。终于,第一颗磁力珠被成功带出豆豆体外。

另外两颗磁力珠仍不见踪影。美合日古丽再次行超声胃镜探查术,全胃未见另外两颗磁力珠。不放弃的医生们根据豆豆的 CT 结果,借助小儿外科腹腔镜从十二指肠逐一排查。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查看到某一位置时,手术器械被吸住了。这时,美合日古丽再次利用胃镜深入十二指肠降部查看。

前三颗磁力珠连成一串,由于胃部的磁力珠业已 " 离席 ",先前十二指肠处的狭窄扭曲现象消失。此时胃镜顺利到达十二指肠,发现十二指肠降部有一球形凹陷口。随着肠道的蠕动,两颗磁力珠总算暴露在视野中。

美合日古丽继续顺其道而为之,继续利用有金属性质的手术工具一点一点将磁力珠吸附出来;路径曲折冗长,即使磕磕绊绊,两颗磁力珠总算被带离豆豆体内。至此,在小儿外科与小肠内镜科的通力合作下,成功采用微创的方式将即将穿孔的磁力珠取出。整套手术从下午六时开始,三颗磁力珠全部取出时已近深夜十一时。

术后,郭勤介绍道,磁力珠的直径只有 0.5cm,可以微创手术取出,微创手术经自然腔道,最大限度保护了胃肠道的完整性;另外,直视下取也尽可能减少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 即使技术再成熟,家长也要注意照顾好小朋友,不慎吞下磁力珠是非常危险的!" 王德娟提醒道。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简文杨 唐小雨

原文链接:https://app.myzaker.com/article/6316b5241bc8e0786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