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主任医师 高 翔 副主任医师 向 军
一旦肚子开始“咕咕叫”,甚至出现疼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血等不适症状,就要加以警惕以下几种情况。
急性胃肠炎
肠鸣音次数增多,响声也加大,随着肠鸣音的出现,自觉肚子里的肠子在活动。一般是每分钟大于六次,声音变大但不高,但感觉肚子在不停地运动,这种可能就是急性肠炎、菌痢等频繁腹泻的疾病症状。
消化不良
排除饥饿的因素,偶尔出现单纯性肠鸣音,不伴随其他症状,多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肠道产气过多,不能顺利排出,就可能出现肠鸣。比如一些乳糖不耐受的人,一喝牛奶就容易腹、呕吐,肚子就会发出比较大的“咕咕”声。
腹膜炎
肠鸣音减弱也可能是疾病的象征。如果1分钟只听到一次肠鸣音甚至更少,可能预示老年性便秘、腹膜炎等。若持续3~5分钟还未听到肠鸣音,用手指轻叩或搔弹刺激腹部仍听不到,称肠鸣音消失,见于麻痹性肠梗阻或急性腹膜炎。
出现肠鸣音,试试这两招
其一,细嚼慢咽,吃饭少言。我们在进食的时候,空气也会随之进入胃肠道。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就容易导致吞入的空气过多,造成胃肠道气体增加,导致频繁肠鸣。建议吃饭的时候细嚼慢咽、少说话,还要避免经常吸烟、嚼口香糖,少喝碳酸饮料等,以免吸入大量的空气。
其二,少吃产气的食物。消化不好的人应该少吃容易产气的食物,比如猪肉、牛肉、大蒜、豆制品、高纤维食物、洋葱、碳酸饮料及含糖多的食物,避免食物在消化过程中产气过多,增加肠鸣次数。适当多吃粥、面食等食物。少吃太凉的食物和饮料,冰箱里的东西拿出来放一会后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