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旅客泳池溺水,广州医生接力抢救成功
媒体报道
阅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简文杨 唐小雨

图/受访者提供

“一面锦旗表达谢意。要是张医生不在场,我不敢想象后果会怎样……”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相关部门接到了一位先生的致谢电话,才了解到前段时间,该院肛肠外科张恒主治医师成功救治了一名溺水后呼吸、心脏骤停的中年男性。

“作为医生和共产党员,这是我应做的事,没有必要声张。”张恒说,除了自己的参与,本次成功施救同样离不开酒店救生员的配合、相应设备的支持。他提到,心肺复苏是一项需要在全社会广泛普及的急救措施,是每个成年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

泳池溺水,救生员和医生接力抢救

“有没有医生!有没有医生!有人溺水了,快救人呀!”

10月22日下午5时许,听到救生员的呼救时,张恒和家人正在附近的酒店度假。闻声看去,距离自己约50米的游泳池旁已经闹哄哄地围了一群人,场面混乱且嘈杂。

“我就是医生!”张恒赶紧朝泳池方向赶去,并告知途中遇到的服务员立刻拨打120,尽快获取氧气袋、呼吸面囊、除颤仪等现场救生物资。


一路小跑到达现场后,张恒看到一名中年男性平躺在泳池旁,泳池救生员已启动CPR。事后张恒感慨:幸好现场有救生员及时施救,争取到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观察到患者已出现紫绀,无自主意识,张恒判断彭先生已经无明显颈动脉搏动后立刻实施双人心肺复苏。考虑是溺水导致的呼吸、心脏骤停的可能性最大,即换气障碍引发的缺氧所致,检查无口腔异物后,张恒给患者开放气道,立即施行2次人工呼吸,随后又让救生员帮忙维持气道开放体位,自己继续进行胸外按压。

经过1.5-2分钟30:2的心肺复苏抢救后,患者出现有意识的吐水行为,张恒判断其心脏跳动已恢复。这时保持开放气道体位最为重要,于是又和救生员交换了位置。尽管现场缺少呼吸面囊,但酒店提供了氧气袋和鼻导管持续给氧。


患者后续多次排出少量积水后,张恒判断本次抢救成功在望,又将他摆至复苏后体位,防止再次误吸、呛咳。时值初秋,傍晚天凉,结束CPR后张恒提醒工作人员给患者加强保暖措施,与大家一起连续给予热水维持体温并进行末梢循环按摩。

这时120急救人员顺利抵达。张恒协助相关医务人员将患者抬上担架,确认生命体征平稳后交代了抢救过程,并叮嘱他们完善胸部检查、排除肋骨及软组织损伤等情况。

医生呼吁:心肺复苏技能应在全社会广泛普及

张恒指出,心肺复苏是一项需要在全社会广泛普及的急救措施,是每个成年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这项救命技术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在患者出现心搏骤停和呼吸暂停的4-6分钟内施行积极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挽救很多生命。(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王沫依
校对 | 谢志忠


原文链接:https://ycpai.ycwb.com/amucsite/template11/#/newsDetail/120643/41162327.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