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电视台·健康100FUN】密集恐惧症慎点!成百上千个肠息肉是怎么回事?
媒体报道
阅读:

江苏一名19岁女孩因黑便、恶心呕吐就医。经查,其肠道内竟有数百个息肉,就连她爸爸也被查出结肠上有成百上千个息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女孩和她的父亲患的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又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它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以结直肠内生长成百上千枚息肉为主要特征,其好发于青年,15岁~25岁青春期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便血、腹泻,有时可有腹痛、粘液血便,甚至可以有贫血、肠梗阻以及穿孔。通常症状可以很轻,不易引起注意,发生明显症状时常常已经发生癌变。



恶化的肠息肉,很容易发展成结直肠癌。肠镜,是解决肠息肉的最好方法,国家癌症中心建议,40岁以上人群至少接受一次结直肠癌筛查,而其中风险人群建议5~10年中至少做一次肠镜。



但是做完肠镜,切除肠息肉之后要怎么恢复?有哪些注意事项?这期节目干货满满,《健康100FUN》请来结直肠肛门外科的权威专家一次性告诉你,马上戳开视频了解一下!


肠息肉真的会癌变吗?

一般认为,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大肠息肉(腺瘤性)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一般需5~10年,但个体差异不同。


虽然腺瘤的癌变程度很高,但也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所以查出息肉也不必过度紧张。


因为其一般没有临床症状,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肠息肉患者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异常,而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因此要确诊肠息肉还得依赖结肠镜检查。


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


检查出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出现肠息肉,医生一般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如果有癌前病变,可能需要及时切除。治疗不治疗,主要看以下几点:


1、息肉类型是什么?

像一些炎性息肉,慢性增生性息肉没必要特殊治疗,只要定期观察就好。如果符合以下几个条件,就归类于高危性息肉范畴:分别是腺瘤性息肉、大肠腺瘤性息肉、菜花型广蒂息肉、短期生长速度较快的息肉、有家族遗传史,且直系亲属存在肠胃癌、患者年龄小于50岁,出现高危型息肉。


2、息肉大小怎么样?

直径不超过一厘米的腺瘤癌变率在2%左右,直径在两厘米左右癌变率为20%,超过两厘米非常危险,在50%左右。


3、肠息肉症状是什么?

由于个别良性息肉位置隐秘特殊,导致人体正常排便运转,出现便血便秘或排便不通畅等问题。即便这些息肉确诊为良性息肉,没有癌变现象也要及时切除,避免诱发其他并发症。恶性息肉比较明显,压迫周围肠内壁,出现粪便凹陷,携带血丝或黑便、柏油便的情况。


4、肠息肉是否有癌变趋势?

20%左右的肠息肉有恶变可能,若出现不积极治疗会演变为肠癌,危害人体健康。经过各种评估,归类于恶性范畴,必须积极采取治疗方式。


切完息肉后要多久复查?

要注意的是:即使切除了,密切复查仍是预防癌症的重要一环,复查时间根据结肠镜检查的质量和结果而定。


复查时间可以根据图表来哦~


切完息肉后要注意什么?

切除肠息肉后,日常注意事项也要分短期和长期。


短期内,需预防息肉切除后的创面出血,2周内避免激烈运动,比如体力训练、爬山、跑步等,以防止息肉创面愈合不良、出血,甚至穿孔等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腹痛或便血,则需及时复查。


预防息肉复发,则需长期注意,建议日常饮食宜清淡,以柔软易消化食物为主,少吃煎炸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切忌抽烟喝酒;坚持运动,保持良好体重。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9qXZKPQaDHaB9AB0Su4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