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出舱啦!“舱友们”有话说
媒体报道
阅读:

晚7点、10点、凌晨1点、2点……

各个工作专群信息不断,方舱指挥部专班群、医护工作交接群、院感督导群、解码F4……

各个流程一定要理顺、各个工作环节一定要卡点、要安排好接送车辆、要了解省外客人、要清楚交通方式、要做好出院宣教、关注部分舱友是否有急事需要赶车……

近两日,约200名舱友达到标准顺利出舱。

为了让更多舱友尽快康复出院,最大程度实现院区床位高速运转,由中山六院托管与运行管理的天河方舱医院不断优化出舱程序。

自2022年11月30日凌晨正式开舱以来,舱内舱外全体医护人员昼夜奋战、同心努力、悉心照护、精心治疗,截止2022年12月5日,共有约200名舱友达到出院标准康复出舱,解除医学隔离观察,闭环转出接受健康监测。

“回去要注意休息、多喝水、多锻炼、做好防护。”临别前,医护人员再三嘱咐。

“方舱医院主要收治无症状感染者,这部分舱友无需特殊治疗,主要以观察病情变化和对症处理为主,医护人员每天会根据病情对症处理,同时,还要给予生活照料和心理上的疏导。”

出舱后,舱友们的心声

12月4日出舱的苏大哥:“来方舱最大的感受是看到了希望。有医护人员的照顾,就看到了康复的希望。尽管方舱里有很多人,但各方医护人员都相互配合,整体秩序井然。希望大家都能早日康复,医护人员能够更好的休息。”

第一批入住方舱的患者李姐今天就可以离开方舱了,她说“终于可以出舱了。来之前很担心这里啥都没有。但进来之后发现被照顾得很周到,一天三餐不落,还有水果饮料,更重要的是医护人员们一直照顾我们,谢谢大家!回家之后,我会和身边的家人说,感谢广州的医生们!”

患者张女士“终于可以出舱了,恢复了健康。方舱还安排车辆送我们到车站,没想到安排得这么周全。在舱的这段时间,谢谢各位医护人员的照顾。”

方舱小故事

多面手医生“一招”让小舱友再展欢颜

讲述人:俞建东

一位5岁的小舱友在追逐中不慎摔倒,而后哭闹不止、肘部疼痛且前臂不能旋转和屈曲,小舱友的母亲也吵闹着要出舱转运小舱友去定点医院救治,驻舱护士接报后紧急呼叫我们医疗小组。

经俞建东医师和杨金鹏医师检查,我们发现小舱友并没出现骨折和或严重的关节韧带损伤,只要将半脱位的挠骨小头复位,就能使上肢恢复如常。在杨金鹏的协助下,俞建东一手托住患儿的前臂,另一只手托住患儿肘部,将其拇指置于桡骨小头部位加压,适当用力使小舱友前臂快速旋动,轻松一招就让小舱友的左上肢恢复自如。

image.png 

方舱内非常懂事的小女孩

讲述人:李婷婷

下午三点半收到紧急呼叫,另一舱友告知同房间一位女孩病情非常严重,我拿起电话飞奔进入舱内。

观察到该女孩呼吸急促地跪在床上,左手痉挛,触摸后发现她的脉搏明显偏快,初步判断有过度通气的可能。

我立即帮助女孩转身平躺到床上,右手摸着她的额头,安慰其放松,并教导她正确呼气吐气,女孩很快恢复平静,拿起手机给我看她既往的诊断证明书。“情景性晕厥、过度通气致电解质紊乱”,这更加印证了我之前的判断。

继续指导她正确呼吸,同时询问病史和家庭情况:13岁,同来方舱医院的是84岁的奶奶,平时紧张的时候会晕倒、手脚发麻……看到她手部痉挛消失以及面色退红,大致判断目前情况已控制平稳。

询问有没有其他需要帮助的地方,说需要喝水,由于没带水杯,一天滴水未进。一次性水杯已被领完,下一批还在送往方舱医院的路上,这时苏明丽医生和我想到药物“布洛芬混悬液”里面有口杯,张瑞护士马上在药房取出送达到床旁。

很快,女孩说好很多了,让我们去照顾其他需要我们的舱友。

image.png 

(编辑/杨美云 通讯员/张源泉、唐小雨、简文杨)


原文链接:出舱啦!“舱友们”有话说_39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