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患上骶前囊肿难切除,广州医生为21岁姑娘破解难题
媒体报道
阅读:

骶前肿物由于生长的位置比较特殊,临床无特异性,这类疾病的发现多是由于体格检查,或者影像学的偶然发现,部分患者还容易被误诊为肛周脓肿,对于这一疾病,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主任任东林教授团队专家给予了相关科普,并讲述了一个20多岁姑娘的求诊经历。

罕见!21岁女孩肿物位置特殊难以手术

造口回纳、骶前囊肿、腹骶联合手术……聊起自己一年前的病情,来自内蒙古的小李(化名)至今记忆犹新。你很难将眼前这个烫着卷发、青春活泼的21岁女孩和疾病联系到一起。小李此行专程来医院复查,目前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去年7月,还在求学的小李体检时查出骶前巨大囊肿。在学校附近的当地医院给了小李一线希望,没承想,术中直肠损伤加做造口,由于肿物切除难度较大,手术被迫暂停。

对于小李所患的疾病,中山六院肛肠外科主任、盆底及肛肠疑难疾病诊治中心主任、盆底肛肠外科首席专家任东林教授介绍,骶前肿物是一组包含了多种疾病类型的肿物,手术是治疗骶前肿物的主要方法。骶前囊肿最为常见,大概30%左右的骶前囊肿会自发产生感染,从而导致骶尾部疼痛及肿胀。约有45%-50%的骶前肿瘤属于恶性或伴有局部恶变,万一处理不及时,会向远处转移,危及患者生命。截至2023年7月21日,该团队已成功为226例骶前肿瘤患者完成切除术,围手术期内各项数据反馈均可观。据统计,其中62%的患者为跨省求医。

由于骶前肿物所在位置非常特殊,骶前间隙是直肠与骶骨之间的潜在间隙,除了空间狭小,该区域的组织结构也非常复杂,其上界为腹膜反折,下界为肛提肌和尾骨肌,两侧为输尿管、髂血管和骶神经。术中稍有不慎,伤及血管容易引发大出血,重则危及患者生命;另外,手术对如何保全患者功能同样提出挑战。

特殊!一次性将手术完成

去年年底,小李来到了中山六院就诊。上一轮手术过程中,当地医院为小李做了乙状结肠的单腔造口术。术前评估时,团队通过盆腔磁共振发现小李的骶前囊肿仍然残留,残余直肠顶端出现肠瘘,与周围的囊肿致密粘连,分界不清。

张迪副主任医师介绍,团队刚开始考虑给小李进行分期手术,优先处理破损脏器、切除囊肿,二期再想办法完成造口回纳。得知小李今年刚二十出头,工作等事宜也被病情耽误了许多,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医生团队决定将手术一次性完成。

任东林介绍,当时手术面临着两个重要挑战:其一,由于此前手术导致小李骶前周围结构出现紊乱,这种情形下,完整切除骶前囊肿较为困难;其二,如何顺利回纳乙状结肠的造口,并尽量多地保留直肠功能,提高小姑娘术后的生活质量。

同小李本人及家属沟通后,团队给小李顺利施行了经腹骶联合入路完成手术,将直肠瘘与骶前囊肿一并切除,尽量保留远端正常的肠管,而后将经腹游离的乙状结肠与直肠进行吻合。

对于小李的病例,任东林介绍,由于骶前肿物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这类疾病的发现多是由于体格检查,或者影像学的偶然发现,部分患者会出现会阴部或者骶尾部的持续性疼痛等症状,相当一部分比例的患者被误诊为肛周脓肿或者肛瘘,更有患者发现时肿物已经体积巨大,压迫盆腔周围脏器及神经,引起排便困难、下肢活动障碍等,患者若有可疑症状,应结合影像等综合手段明确诊断,给出最优化的诊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