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在广州正式发布。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医学专家在提及结直肠癌的预防时指出,针对结直肠癌最推崇的是二级预防,也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有专家在强调早期筛查的重要性时说,在父母的生日时带他们做一次防癌体检,是很好的生日礼物。
新闻发布会现场。
建议普通人群45岁做人生第一次肠镜
结直肠癌是全国及全球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临床数据表明,当前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攀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癌症统计(GLOBOCAN 2020)数据,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为190万,死亡数为93.5万。在我国,全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为28.96/10万,死亡率为14.08/10万,分别位居癌症发病和死亡的第3和5位。在广东,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荣誉院长、结直肠外科教授汪建平十分重视推进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他说,对于结直肠癌来说,二级预防很关键,公众要积极参与政府、医院、社会机构等组织开展的筛查。
“对于普通人来说,到了45岁做人生第一次肠镜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此后应当每1-5年做一次肠镜。”汪建平说。
许多人因为做肠镜过程痛苦望而却步,对此,汪建平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现在有了粪便基因检查等新手段,无痛苦且准确率较高,其中基因检查准确率可达90%以上,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
“早期发现的结直肠癌患者,八九成都是可以治愈的。”电子科技大学四川肿瘤医院院长、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专家林桐榆说,在父母生日时带他们做一次防癌体检,是很好的生日礼物,是最有孝心的体现。
他提醒,在体检时,除了抽血、CT等项目外,还应当根据性别、家族遗传史等,进行个性化的检查,如女性应当进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当针对肝部病变进行检查等。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则提醒,有肠癌家族史人群应当比其他人更早开展常规筛查,首次筛查的年龄,建议比家族中最年轻发病者再提前10年。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上新”
当天,《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下称《规范》)正式发布。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发布。
作为编写组组长,顾晋表示,《规范》既参考了国际的指南的内容,更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临床实践,同时囊括了近些年来我国结直肠领域的重要进展和许多自己的循证学临床数据,会进—步推动我国结直肠癌的整体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造福千万结直肠癌患者及其家庭。
汪建平是《规范》编写外科组组长,他介绍,《规范》对早期结直肠癌追加根治性手术的指征内容,对机器人手术以及创新术式的应用进行了具体说明,同时更新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治疗策略。此外,《规范》还增加了与筛查相关的内容。
汪建平说,《规范》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对于解决我国医疗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努力实现同质化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发布由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编委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和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