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近日,我院评出
2022年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过去的一年里
他们争当先锋,力作表率
在服务大局中取得新成效
在队伍建设上展现新气象
在凝心聚力中实现新突破
今天中六君给大家带来的是
2022年度医疗服务方面的先进集体及个人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光辉履历及获奖感言吧
先进集体
生殖医学中心
融合人文关怀的技术更有温度
由我院妇产生殖新生儿科首席专家梁晓燕教授团队创立,生殖医学中心注重科技与人文相结合,以技术创新提升服务水准,用人文关怀确保服务质量,坚持365天无休开诊,关注每一处细节,努力实现医护患满意、质效共赢的目标。
提供先进治疗方案,丰富服务种类。从试管婴儿技术到生殖外科手术,中心拥有华南地区最大、最完整的生殖医学临床治疗技术链。技术创新方面,秉持着“新技术孕育新生命”的理念,中心目前完成多项国内首例手术,建立了生育力保存库并通过ISO9001认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医生团队和胚胎学家团队——9名教授级医生、7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70%的医生拥有医学博士学位以及丰富的海外学习工作经历。
注重医疗护理安全,提高服务水平。中心提供全面健康教育,24小时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答疑和在线诊疗护理服务。营造温馨舒适的门诊和病房环境,通过干预前移、心理护理和增加医患沟通等措施,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中心还提供绿色通道、不限号和夜诊等服务,便于患者就诊。
肿瘤科一区
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医患沟通
作为国家级GCP新药临床实验基地、广东省第二家专注于肿瘤I期药物临床研究的科室,我院肿瘤内科针对MSI-H、HER2、KRAS、NRAS、BRAF V600E、NTRK、CDLN18.2 、KRAS G12C、FGFR等罕见分子分型,积极开展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间质瘤等消化肿瘤的临床新药研究。
以结直肠癌术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消化道肿瘤的免疫治疗和消化道肿瘤的靶向治疗及化疗为医疗特色,科室专注于各类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治疗与研究,不断开发药物治疗新模式,参与修订国内外指南,致力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远处转移率。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科室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从入院登记、住院治疗、出院结算等环节规范医保行为,大力推行门特医疗和门诊化疗,建立门诊化疗体系,实行住院患者床旁结算,方便患者的同时提高自身效率。
加强医患沟通,提供优质服务。对患者施行个性化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治愈率;设立专科宣教手册,每月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响应国家号召,冲锋抗疫一线。面对疫情的严峻情势,科室积极响应号召,在保障科室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全力投入新冠感染者的医疗救治及护理工作中。
信息数据处
身体力行践行医院服务文化
我院信息数据处下设技术科、网络管理科和数据管理科,负责医院信息化规划、信息系统建设、网络管理和数据管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服务临床、服务患者、服务同事。
我院信息数据处建设了方便医护人员的一体化临床信息系统。结合专科特色,建设合理用药、检查和检验知识库。整合患者既往门诊和住院检查的图像和报告,并借助信息化手段保障医疗安全。还建设了医嘱通知平台、护理计划系统、重症医学系统和输血系统,优化医嘱PDA执行功能,提高医疗效率。为优化医护的使用体验,2022年度,我处对一体化系统进行升级优化,共发布84个版本、解决1238个临床需求,优化后系统平均响应速度提升20%。
打造“i六院”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进行移动支付升级,优化出院结算业务流程,完成出院线上结算业务交互,实现出院线上结算模式对自费、医保及公医患者类型的全覆盖。
另外,信息数据处建设结构化电子病历服务科研。2022年完成了531份病历模板,病历使用频次10万份/月。引导临床设计并上线了一批病种特色的专科结构化病历,形成了病历模板设计、制作与管理规范。并依托信息系统固化管理制度服务医院管理,借助数据提高管理成效。
先进个人
黄美近:
铭记守真之志,许以“镜技”求精
“非常荣幸获此殊荣,2022年可以说是我从医30年来最难忘的一年,我们能够做到抗疫,手术两手抓!特别感谢护理姑娘们、麻醉手术中心、检验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各位同事的支持,在兄弟科室的大力配合下,科室施行的腹腔镜肠癌根治术手术数量仍然有13%的增长。不忘初心,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给予病人最优质服务。铭记守真之志,行医才配健康所系;我们许以‘镜技’求精,患者方以性命所托。掌握最前沿的医疗技术,让患者享受到最安心的医疗服务。我们结直肠外科一区秉承‘传承,创新,规范,提高’的外科精神,为六院做更多的贡献!”
黄美近,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外科教研室主任,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普通外科尤其是胃肠外科近30年,致力于结直肠癌的规范化外科手术,熟练掌握腹腔镜肠癌根治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盆腔直肠间质瘤低位保肛手术、腹腔镜联合会阴盆腔巨大肿瘤切除术等术式。发表学术论文95篇,参编继续教育教材、外科学专著13本,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省级项目30余项,横向课题2项。
邓艳红:
为全球肿瘤防治贡献中国智慧
“感谢医院的认可及鼓励。作为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从‘医教研’三个方面推动医学发展、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践行医者初心,守护人民,保障人民健康;教导学生,培养医学人才。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落实医教研、社会服务等工作,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用实际行动推动行业及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医疗质量的进步增添效力,为全球肿瘤防治贡献中国智慧。”
邓艳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助理,肿瘤科主任,中山大学医学院肿瘤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常委。从事胃肠道肿瘤的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2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结直肠癌干细胞在结直肠癌化疗耐药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标记物在预测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有效性中的临床应用。主持开展的全国多中心研究2次获得肿瘤学领域国际最高级别会议ASCO的口头报告,并在国际肿瘤学顶级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J Clin Oncol、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多次被国际NCCN结直肠癌指南引用推荐。
郅敏:
攻坚克难,让患者带着信赖与疗效满意而归
“很荣幸能够连续两年获评个人医疗服务奖。过去的一年里,克罗恩病是自己接触最多的病例。对于这一较难诊断的病例,很多来自外市、外省,甚至祖国边陲地区的患者带着疑惑与期待慕名而来,最后带着信赖与满意而归。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即使经历了疫情防控的考验,我们的住院患者数量还不断提升。这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努力和付出,感谢消化内科的各位同事,感谢大家的支持、帮助及配合。征程万里风正劲,未来我们既要医教研并举、脚踏实地,又要眼望四方、立足长远。”
郅敏,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科副主任、消化内科副主任、消化内科一区主任,教务处处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诊断学》教研室主任。炎症性肠病公益组织“常在心”创始人及管理者,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炎症性肠病诊疗质控评估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秘书,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IBD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炎症性肠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刘天润:
以生命为本,为健康事业、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和团队的认可。在医疗工作的道路上,我一直以生命为本,秉承关爱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期救治更多的疑难危重患者、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同时,我将继续研究和探索,争取为医学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为患者朋友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此,感谢我的领导、同事、朋友、患者及家属们,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支持、关心和理解。未来,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为健康事业、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刘天润,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科、头颈科/甲状腺外科主任,专科教研室和教学基地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肿瘤学/头颈外科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Research Scholar等。广东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分会青年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分会常委、中国医学教育协会头颈肿瘤分会委员。先后获评“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等称号。研究方向为甲状腺肿瘤和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甲状腺肿瘤的腔镜外科治疗。发表论文50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1篇被国际甲状腺组织ATA的指南引用。
杨星:
立志成为群众就医的“第一站”和“终点站”
“除了个人优异的医疗技术水平及换位思考能力,任何成功的取得,更为重要的是能站在巨人肩膀之上。感谢导师们全程谆谆教导,感谢中国最资深的胚胎学家保驾护航,感谢国内发展最快的研究型生殖中心和医院提供医疗技术创新平台。我将秉承仁爱之心,不断探索不孕症诊疗方案,为守护女性同胞的全生命周期健康而不断奋斗,立志成为群众就医首选的‘第一站’和疑难患者信得过的‘终点站’!”
杨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年度门诊挂号量逾4 万人次,居全院之首,连续11年获评中山六院年度考核“优秀工作者”,并获中山六院医师节“优秀医师”“医疗服务先进个人”“羊城好医生”及“羊城青年好医生”等称号。牵头组建我院女性疾病组合门诊,实现妇科、产科、生殖、儿科和乳腺外科等科室的协同发力,开展女性一站式就医模式,关爱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从临床出发,围绕“女性生育力的维持、修复与重建”开展系列研究:针对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失调及与宿主互作机制、瘢痕子宫女性生殖道菌群失调损害胚胎种植微环境、反复种植失败患者临床诊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诊治等,产出多项原创性成果,大大提高辅助生殖成功率,并在Microbiol Spectrum等高影响力国际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基金4项资助。
苏明丽:
事无巨细,优化检查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非常荣幸能获得医院2022年度的‘医疗服务奖’。内镜外科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平台、带来了机会。另外,作为一个年轻科室,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以及科主任、护长的积极统筹下,我们医护团队上下齐心为临床科室做好服务,力求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内镜的诊疗质量。
作为国内最大的胃肠疾病诊治中心之一,我们医院的内镜需求量较为庞大。即便如此,不管是检查前肠道准备工作的详细指导、候诊时患者焦虑情绪的及时安抚,还是结束检查后患者相关体征的严密监测、注意事项的细致交代等,科室人员都竭尽全力为患者做好服务,在保证诊疗质量的同时,力求优化检查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诊疗质量。依托医院一流的胃肠疾病平台,近年来郭主任带领我们在完成常规内镜诊疗工作的同时,还开展内镜下痔微创治疗、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非依赖DSA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等新技术,不断探索更精准、更微创的治疗模式,更好地服务患者。”
苏明丽,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镜外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专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下诊疗工作。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研究项目,主持厅局级研究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
再次祝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