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我院移植外科/小肠外科正式开科!
医院动态
阅读:

就在今天早上,我院移植外科/小肠外科正式开科,迎来成长发展的崭新阶段。我院院长文卫平,党委书记李汉荣,我国消化病学专家、消化内科胡品津教授及医院领导班子成员,首席专家、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代表及行政职能科室负责人等出席。开科仪式由康亮副院长主持。


图片


党委书记李汉荣宣读任职文件,宣布柯嘉任移植外科/小肠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向新任职干部表示诚挚祝贺并为其颁发任职通知书。


图片


柯嘉副主任作履新发言。他表示,非常荣幸有机会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切实的贡献,深感任重而道远。他代表团队感谢医院领导班子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对学科和梯队建设作出的战略布局,将加倍珍惜新平台、把握新机遇,除了继续深化前期克罗恩病的学科工作,更要在肠瘘、肠衰竭及肠移植这些复杂领域上开拓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外科诊治体系。他表态,科室同仁将传承发扬六院“三创三服”核心文化理念,坚持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做难而正确的事,争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在复杂肠瘘、肠衰竭以及肠移植领域发声,为六院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


图片


随后,消化内科胡品津教授将团队联合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临床小肠病学》赠予移植外科/小肠外科。他表示,该书是目前国内最新、最系统、最全面的小肠疾病的专著,希望科室在临床研究工作中积累更多经验,为书籍再版添加更新更有价值的内容。


图片


文卫平院长在致辞中讲到,春天是万物生长、孕育着新希望和生命的季节,在这个美好、令人向往的时节,大家齐聚16楼举行简短而隆重的开科仪式,这意味着新开的移植外科/小肠外科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一片光明。他谨代表医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表示热烈祝贺。


他表示移植外科/小肠外科开科实则酝酿已久,如何进一步拓展、发扬六院的优势学科,这是胃肠肛门外科、消化内科甚至是每一个六院人都应积极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六院秉承着“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围绕消化疾病体系建设做文章,目前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结直肠外科实力雄厚,肛肠外科在国内占领顶峰,医院先后成立了食管外科、小肠疾病诊治中心、胃外科以及胰腺肝胆外科,逐步健全了消化疾病诊治体系,不断提升消化疾病诊治能力,已形成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小肠内镜科在郭勤主任的带领下,我院小肠镜检查和治疗例数从100多例发展到去年的1066例,短短几年时间位列全国第一,值得祝贺!


医院历任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和支持此项工作,在2022年消化道疾病周上也特设肠衰竭/肠移植外科技术高峰论坛分会场,邀请业界大咖进行学术交流。


目前国内鲜少设置小肠外科和移植外科,诚然这个领域复杂且极具挑战性,需要一定的临床实力和强大意志力,更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


文卫平院长称赞并感谢医院年轻一代的医生愿意为医院、学科的发展担当使命和责任,他希望借移植外科/小肠外科开科,在院内青年医生中营造一种勇于担当、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的氛围。只有这样,医院的学科建设发展,消化体系的学科才能持久屹立在国内学术的高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最后他希望胃肠外科的各位专家教授对于新科室给予支持和帮助,也相信移植外科/小肠外科将来一定能做到临床与科研并重,做出优势和特色,在短时间内打开局面,取得更高更好的学术成绩。


图片


我院领导班子和柯嘉副主任团队共同为移植外科/小肠外科揭牌,与全场来宾共同见证了科室的这一历史性时刻。


科室简介:

我院移植外科/小肠外科是国内少有的主攻肠衰竭和小肠复杂病变的研究型外科诊疗中心,也是我国率先对小肠克罗恩病进行深入研究的手术团队之一。科室克罗恩病年手术量居全国前列,手术效果显著,术后再发率及再手术率极低。


常规开展的特色手术包括:腹腔镜微创治疗克罗恩病合并肠瘘及狭窄、术中联合内镜微创治疗小肠多发狭窄。科室同时开展短肠综合征及复杂肠瘘的多学科治疗,深入搭建肠系膜血管嫁接吻合及小肠移植技术体系,可使肠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