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上岗!我院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顺利开展
医院动态
阅读:

“上血管夹”

“断肠管”

“充气实验没问题!”


图片


图片

我院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本台手术主刀医师、我院结直肠外科汪建平教授一边在控制平台上操作,一边给助手演示、指导。6月29日上午,我院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顺利开展。


因大便次数增多伴便血,前不久,59岁的刘叔(化名)在当地医院确诊低位直肠癌。肿瘤距离肛门约5cm,临床分期为T3N1。面对刘叔这样的病情,我院拟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也就是将肿瘤及附近的系膜完整切除。


尽管我院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考虑到刘叔的肿瘤位于腹膜反折附近,且男性骨盆狭小,经过充分的术前讨论,我院结直肠外科专家团队决定为刘叔实施更精准、更微创、更安全的第四代外科手术——机器人手术,刘叔也因此有幸成为我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首位患者。


图片


正如术后汪建平所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清晰度高、稳定性好、视野可以随时调节。较之于腹腔镜技术,机器人手术的视野三维高清,不必佩戴3D眼镜,裸眼就能看到放大10倍的高清晰立体图像,而普通的腹腔镜只能看到二维平面图像。另外,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还配有可转腕手术机械臂和直觉式动作控制,机器人的“手臂”可实现720度的任意方向翻转,能够突破人手的腕转极限,在狭小空间里操作更灵活。


可以说,机器人手术提升了手术的精准化、微创化、安全性,特别适用于高难度,尤其是狭窄手术区域的复杂手术。


图片

手术完成后患者腹部伤口情况


机器人手术不仅适用于结直肠癌手术,它同样可以应用到泌尿外科、妇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等众多学科中。据了解,自着手购置机器人以来,我院已分批次安排相关技术骨干进行操作技能专项培训,并拟于下周一开展第二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在大家的通力配合下,手术圆满结束。“新东西、好东西,慢慢学习,总有提高”,术后,汪建平拍了拍助手的肩膀鼓励道。


从开放手术到微创手术再到人工智能机器人手术,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外科手术也日益精细化、个体化。站在“微创机器人手术”新时代的门槛上,我院将加快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竭力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