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锻炼应急队伍医疗救援能力,检验医院应急指挥、现场救援和协同救治能力,提高我院应急医疗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最大限度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护佑生命安全,10月19日下午,由我院医政处、护理部牵头,急诊科、放射诊断科、临床检验科、输血科、骨科、神经科、神经外科、胸外科、肝胆胰脾外科、胃肠相关学科、产科、儿科、手术麻醉中心、重症医学科、药学部等科室协调配合,后勤保障处、医学工程处、客户服务管理处等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开展“群体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综合应急演练”。
本次演练模拟员村二横路口发生交通事故,现场有公交车与小轿车相撞,公交车冲向护栏,致使正在装修作业的一名工人高处坠地受伤。现场目击者报110及120,我院及附近医院接到出车任务,奔赴现场。
10月17日上午,我院召开演练前动员协调会
演练开始,医务科、应急办接到急诊科发生群体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请示总指挥吴小剑副院长启动应急预案,全院各部门在临时指挥所的统筹协调下各司其职、上下联动,3名交通事故重伤者(含1名危重孕产妇)、1名急性脑梗死患者、6名轻伤者共10名模拟伤员得到快速、及时的救治。此次涵盖应急响应、指挥调度、检伤分类、医疗救治、综合保障全流程、全要素、全环节的综合演练,是对我院卫生应急能力的一次综合检验。
1号伤者:颅脑、胸部、腿部多发伤
“快快,快!病人已到达!”
救护车门打开,伤者迅速被转移下车并被推向急救室,室内的跟值医生及护士立刻上前协助移床。伤者被送来时身上已经“挂”了许多仪器,床边医生再次进行相应检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随即向急诊科吴桂昌主任及医务科汇报,开通绿色通道。
“患者男性30岁,建筑工人,高处坠落致意识障碍活动障碍15分钟,目前处于昏迷状态。”根据病情,联合神经外科、胸外科、骨科医生会诊。
“考虑患者存在颅脑损伤,胸部损伤,不排除多发骨折,建议先行气管插管,高级气道支持后再送CT检查。”会诊医生给出意见。
话音刚落,相关仪器送到床边,准备进行新一轮处理。
2号伤者:危重孕产妇
提前接到通知在急诊等候的妇产科医生考量着伤者病情:女,30岁,孕35周,车祸致头部流血,腹痛阴道流血。
就在1号伤者救治期间,孕妇被转移进来。
“痛,好痛!流血了流血了!”
七八名医护人员即刻分散到床位边,拉上床帘,分工进行救治。妇产科医生检查产科生育相关情况,温和地问询孕妇:“怀孕多久了?家人在不在旁边呀?哦,不在啊,别担心,我们已经在处理了。”孕妇注意力被吸引,断断续续回答问题,情绪也不再像刚来时那样激动。护士对患者头部伤口简单包扎。为孕妇开通绿色通道后,产科收治孕妇并联系手术室及新生儿科做好准备,随后医护人员再次冲入急诊通道,把孕妇送入手术室。
3号伤者:胸腹多发伤
前两位伤者还在急救室抢救,第三位伤者被护送进入,三方面医护人员及时调整空间,急诊室来来往往,仪器声、呼救声此起彼伏,有些人头上已经开始冒汗,大家穿梭于有限的空间之中,仍能快速地钻到自己的位置,不耽误患者一秒的时间。
“伤者32岁,车祸致呼吸困难、腹痛20分钟,检查发现右侧气胸,右侧多发肋骨骨折,肝脾破裂,双侧肾周渗出,肾挫伤,腹腔积血。请胸外、肝胆外科、泌尿外科联合会诊!”
随后由胸外科医生在急诊为患者行闭式引流术,插尿管,办理肝胆外科住院手续,医护人员将其送往手术室。
4号患者:急性脑卒中
1号多发伤患者还在争分夺秒地抢救,急诊预检分诊处接到急性卒中患者,随即转移而来。
经家属告知,患者60岁,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受限半小时送入医院。评估患者情况后,现场安排抽血、做心电图,并尽快运送至放射科CT室,迅速给予做头颅CTA检查,完善检查后排除颅内出血后即刻送患者神经科住院,迅速交接至神经科病房。
急诊室内“战斗正酣”,急诊室外也时刻待命,期间陆续有6名公交车上的轻伤患者来诊,经保安引导到方舱前空地,接受检伤和处置。
在对所有伤者完成真实救治的全套程序之后,医护人员已经满头大汗,他们帮志愿者把身上的“管管罐罐”都清理干净,收拾好仪器、器械,回到原位,让急诊室恢复如初。
演练结束后,现场总指挥对演练结果给予肯定,他指出,演练过程组织有序、反应快速、救治规范、贴近实战,达到预期效果。在急救反应、应急预案启动、院内抢救、物资调配、分流指引等环节中各科室响应迅速、配合默契,抢救过程规范标准,充分展现了我院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在演练中,医护人员及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增强了急救及医疗安全意识,锻炼了应对突发意外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应变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演练真实展现了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精神风貌,他们以自身为盾,拼尽全力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风险,践行了我院“服务临床、服务患者、服务同事”的文化核心理念,更是对“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