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下发了《关于公布2023年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优秀征文及优秀组织单位获奖名单的通知》,我院2篇优秀征文荣获佳绩。
其中,外科教职工第二党支部周太成同志作品《立德树人,业界先锋——我的老师陈双教授》获“躬耕教坛,强国有我”师德主题征文(教师组)二等奖,内科教职工第三党支部晁康同志作品《话说“神仙老师”》获教师组三等奖。
来,一起从文字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吧!
陈双老师有一件一直在坚持做的事,就是“善医行、疝医行”,他默默地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免费给病人做手术,免费为当地基层医生专业技能培养。他还很低调,从来不声张。令人敬佩的是,这个事情坚持了近十年,做了将近30期,足迹遍布祖国大地、江南塞北,在30个省市自治区留下足迹,惠及困难群众数百人,影响与培养基层医生近千名!
每次“善医行、疝医行”手术之前,无论多忙,陈老师都要在术前亲自探访病人,一方面熟悉病情,其实更重要的是在跟病人的交谈中,消除他们的焦虑和不安。用老师的话来讲:“什么是医德?对病人负责就是医生最大的医德!”陈老师也是默默为同行、为专业做出了表率和榜样 !
我再次回归老师的团队后也有幸参与了其中几次,记得曾在遵义演示腹股沟疝TAPP、在安顺做食管裂孔疝修补、在赣州做保留子宫圆韧带的女性疝修补……行程中陈老师都是身体力行,学生们从中知道了作为医生的责任,不光是管好自己的病人,还要回馈社会,在更广大的天地里奉献自己的能量,不计回报!
——摘自周太成《立德树人,业界先锋——我的老师陈双教授》
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兼顾培养医学人才和治病救人的师者,“师德”似乎有着更高的标准。有人说“德不近佛不学医”,这充分说明社会对医学生的高标准和殷切期望。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服务对象是人,他们将要成为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良知去工作的“健康守护神”。而在医学院校学习的几年将是他们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老师无疑是影响他们成长的重要因素。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有生活方式、态度及思想观点,更进一步说,是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医疗秩序和人类健康。因此,师德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道德,更是一种对人类、对社会的良心。至此,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叫“神仙”,它是需要长期“修炼”而达到的超乎常规的一种美好境界。当然,“神仙”也要“接地气”,“修炼”也要有“门道”。
——摘自晁康《话说“神仙老师”》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职业精神,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开展了本次师德主题征文活动。我院党委高度重视,把本次活动作为医院一次重要的师德教育契机精心组织,教师们投稿踊跃,参与积极,取得了良好成绩。
希望全体教师以征文中的师德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