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三科 讯)近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肛门医院)食管胃肠外科成功治疗了一例婴儿低位高流量小肠瘘合并造瘘口旁疝、重度营养不良患儿。
耿仔来自外地,出生后才十多天家长就发现其肚脐化脓发臭,开始家里只搽了些药膏,1周后患儿又哭又闹,不停的呕奶,家长这才送他到当地一家三甲医院治疗,诊断为小肠坏死并穿孔,急诊行了小肠部分切除术;10天后耿仔高烧,肚子上的切口突然裂开,肠子也翻了出来,医生又二次开腹给他做了穿孔小肠造瘘术,后家长经过多方辗转联系到了中山六院胃肠外科彭俊生教授,彭教授是我国知名的中青年胃肠外科、临床营养支持专家,博士生导师,在肠瘘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入院时的耿仔面黄肌瘦,眼窝凹陷,小肠从肚子里翻出来一大团,像花蕾一样。因为合并腹壁缺损,哭闹时肠管外翻得更多,切口随时可能再次裂开。由于外露的小肠有多处穿孔,喝下去的奶很快就从外翻的肠子流出,导致周围皮肤溃烂。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儿,;化验结果显示中度贫血、水、电解质紊乱、重度营养不良。
彭俊生教授很快制定了治疗方案。小肠高流量外瘘急性期暂不宜手术,要加强肠外营养支持保证患儿生长发育,保护肠瘘周边皮肤。耿仔伤口处的皮肤溃烂不平整,中山六院专业造口师叶新梅主任专门设计了合适的造口袋,并用特制的腹带加固腹壁。耿仔肠子流出的肠液比吃下去的奶还多,每天有1200多毫升,需要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而婴儿长时间全肠外营养对于任何一个医生来说都是高难度的挑战。首先是静脉通道的建立,麻醉科主任、博士生导
据悉,中山六院为进一步发挥作为胃肠肛门专科医院的优势,造福更多的小儿患者,已新增小儿胃肠肛门外科诊疗项目。治疗的疾病为:小儿斜疝、小儿肛瘘、小儿便秘、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先天胃及十二指肠畸形、以及肛门手术后继发的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
入院时患儿腹部情况
营养支持3个月后、手术前患儿腹部情况
切口拆线时腹壁情况
仁心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