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简文杨 讯)现代人越来越关注养生,但对于如何养生,我们还是怀有太多的疑问。11月20日在名医有约——家庭医生健康大讲堂第十期上,我们邀请了知名中医专家石显方副教授,由《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出发,讲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养生智慧。精彩的讲座内容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医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食饮有节,不吃早餐易伤肝
《黄帝内经》强调“食饮有节”,即吃喝都要有节制。但因生活越来越忙碌,我们的饮食习惯与之背道而驰,如常不吃早餐,晚餐却暴饮暴食等。事实上,每天消耗的约一半能量都需要早餐来提供,“不吃早餐,就可能会损耗肝脏。”石教授说。早、午、晚三餐最好的比例为4:4:2。
进食过多显然也不可取,对小儿尤是如此。古话说:“若想小儿安,常需三分饥与寒”,是十分有道理的。有些小儿经常出现喉咙痛、发热等症,就可能因总是进食太多,食物积在胃中,导致腹中热气上涌,而后发烧。
起居有常,要睡就睡“子午觉”
睡眠有利阴阳调和、休养生息,对养生非常重要。然而,熬夜看电视、上网、K歌等却占用了我们太多的睡眠时间,“起居有常”所强调的规律睡眠,经常被我们违背。
《黄帝内经》提倡人们睡“子午觉”,即子时(晚23点到凌晨1点)和午时(中午11点到下午1点)这两段时间的睡眠。子时是阴阳交会的时间,此时阴气最重,而阴主静,此睡眠效果最好,睡眠质量也最高。而午时人体经气“合阳”,利用养阳,午休“小憩”半小时可令人精神饱满。
法于阴阳,顺应天地之气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指人体应顺应自然和四时不同,进行养生调摄。例如冬至前后白日短、夜间长,此时人体阳气最弱,易发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应格外注意自身的血压情况,最好不要早起运动。
另外,《黄帝内经》还倡导“乐其俗”,即入乡随俗。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千百年来形成了特定的生活习惯,也是遵循自然的体现。石教授举例道,广东湿气大,需健脾祛湿,凉茶中常见的鸡骨草、溪黄草、布渣叶等成分即有此功效。再如,南方的冬天很短,人体总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而缺乏闭藏的过程,阴精、阴液损耗大,需及时补充。于是,广东人就把煲汤文化传承、发扬开来,通过各种汤水,起到滋阴的作用。
正确认识虚与补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条件提高了,“虚”字却大行其道。如以车代步、缺乏锻炼等导致人体血气的壅滞;化肥、农药、食品添加剂的滥用,直接损伤人体的元气,使代谢废物不断郁积体内,这又进一步阻滞了血气的运行,导致五脏六腑不得其养。于是,越来越多的“虚”人就出现了。
很多人觉得这还不好办?什么虚了补什么就是,如“气虚补气、血虚补血、阴虚补阴、阳虚补阳”。然而,若补虚如此简单,那么人皆青春永驻,显然是不可能的。
中医的“补”并非单纯的补其不足,而是扶持人体正气,促使人们自身生气生血能力的恢复。养生最忌自己想当然的“进补”,如本身气血不通,可能吃再多补品都如同隔山打牛。所谓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调养的同时兼顾疏通,这才是真正的“补”。
养身同时,勿忘养心
现多人一味地追求清火排毒,十全大补,却忽略修炼自己的内心。殊不知,这是本末倒置了养生观。因为《黄帝内经》所提倡的中医养生,并非只是单纯的用食物、药物调养身体,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到“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体会简单从容的快乐。
永不满足的欲望是烦恼的根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现代人过度透支了自己的精力。石教授一针见血地点出这一事实,建议大家要想真正领悟养生,须做到《上古天真论》中提到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如此“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
问题:石教授,您好。现在天气严寒,气温比较低,我想问问从中医角度来说,如何在冬天进补呢?相信这也是许多人想问的问题。
答: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天正是养阴的好时节,进补总体的原则是“阳占三分之一,阴占三分之二。”
有道是“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可见冬令进补的重要性。气虚者(表现为气短、乏力、神疲、自汗等)多食黄芪、党参等补气食物。血虚者(表现为头昏、腰体麻木、心悸、失眠、面色萎黄、月经量少等)可多食红枣、桂元、熟地、桑葚子等养血之物。阴虚者(表现为潮热、盗汗、口干等)可适当进食西洋参、枸杞子、南北沙参、麦冬、乌骨鸡、甲鱼等滋阴之物。 阳虚者(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湿、溏便、阳痿等)为主,可多食羊肉、狗肉等温补之物。
秋冬养生,好菜推荐
问:石教授,您好,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像现在这种秋冬季节,您能不能给我们推荐几款一般家庭可以常用的菜肴呢?
答:在这里我推荐两款适合冬季食用的饮食给大家。
加味当归生姜羊肉汤:将当归、生姜各一两,白萝卜、羊肉各一斤共炖(具体烹饪时可酌情控制食材用量,白萝卜与羊肉的比例保持为1:1)。
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方治》里面的其中一方,其中羊肉温中补虚,生姜温中散寒,当归养血补血。现在是冬季,气候转凉,食之有温补作用,尤其温肾。另外,这里我还加了一味白萝卜,适宜祛燥。此方大多数人都可食用,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但发烧、上火、咽喉疼痛的人忌用。
五汁饮:由五种天然食物榨汁共煮而成,包括雪梨、莲藕、白萝卜、甘蔗、白茅根。
其中,白茅根最好选取新鲜采挖的,如找不到新鲜的,药房所卖的晒干的白茅根亦可。冬天这个季节比较干燥,五汁饮可以清热、养阴、祛湿,既符合养生需求,又很好喝、方便制作。可谓健康又美味的“冬之饮”。
石显方主任风采
解答疑问
接受采访
与观众亲切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