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华摄、简文杨)日前,我院外三科在学科带头人彭俊生教授的带领下,应用最新引进的体腔热灌注治疗机,成功为1例腹腔粘液腺癌患者开展了热灌注化疗。
老张43岁,2年前腹腔镜探查诊断为腹腔粘液腺癌,放置腹腔引流管行腹腔化疗,但腹腔内大量的果冻样粘液引起堵管而无法继续腹腔化疗。无奈之下改行静脉化疗,然而停药后很快又出现腹胀、腹部隆起等不适症状。弄到最后老张的腹部就像皮球一样,无法进食,也无法继续接受化疗。
无奈之下老张辗转来到我院入住了外三科,在对老张进行检查和评估之后,针对其情况,彭俊生教授牵头制定出详细的治疗计划:首先进行肠外营养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其次采用我院新进的体腔热灌注治疗机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即利用穿刺技术或术后留置导管技术,将化疗药物稀释液、癌性积液吸到治疗机内自动加热后至43度后,注入体腔内,在计算机全程监控下,精确控制出入温度和进出水量,保持治疗液相对恒定的温度,循环灌注60分钟后排出体外,从而实现对转移癌细胞的有效杀灭。
治疗期间老张一直受到严密的“监控”,其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稳定,未有不适的感觉,在经过3次的治疗后,老张的腹胀已经得到有效控制,食欲也有所好转,整个人的精神好了很多,而他最为痛苦的一吃就吐的情况也得了改善。老张重新对治疗也充满了信心并转入我院化疗专科行进一步治疗。
彭教授指出,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处于快速上升趋势,癌性胸、腹水是中晚期癌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部分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而胸、腹水的产生及发展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严重的胸、腹水甚至可危及生命。彭教授表示,常规的治疗手段抽水往往使胸、腹水产生更快、更多,同时使机体丢失大量蛋白等营养物质,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体腔热灌注治疗结合新的肿瘤治疗理论打破了以往的治疗常规。
彭教授介绍到,热灌注化疗是化疗和热疗结合应用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疗法。首先,体腔热灌注化疗能恒定地保持腹腔温度达42-43℃1小时以上, 可使腹腔内癌细胞受到不可逆损害。其次,从理论上说, 肿瘤细胞直接接触抗癌药物浓度越高, 越有利于发挥抗癌效应。体腔热灌注化疗过程中,腹腔内抗癌药的浓度大大高于体循环浓度, 可达数倍到上百倍, 高浓度抗癌药可直接杀灭和消除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和残存微小病灶,并且体循环药物浓度低, 可减少或避免全身毒副作用。第三,体腔热灌注化疗充分利用了热与抗癌药的协同作用,热能促进化疗药与癌靶细胞结合, 并使其活性增强;热可改变癌细胞膜透性,有利于一些化疗药渗人肿瘤细胞内, 增强其作用;热能增加某些抗癌药与癌细胞DNA交联, 增强对癌细胞杀伤作用;热还能抑制化疗后肿瘤细胞的修复。最后,大容量灌注能使化疗液充分与腹腔内脏器及腹膜接触, 通过机械冲刷作用, 可直接清除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既达到既能使肿瘤细胞凋亡、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的治疗目的。
彭教授表示,体腔热灌注治疗可以灵活选用多种治疗方式,充分满足临床各种情况的需求。例如,针对存在腹水但无法手术的患者,可以在腹部穿刺植入导管进行循环冲洗;针对需要手术切除肿瘤的病人,可以在手术结束之前进行灌注冲洗,或者术后保留导管,一星期左右再进行灌注,预防肿瘤的复发及腹水的形成。热灌注化疗使热疗与化疗灌注药物产生有机的互补作用,增加化疗的敏感性。能够更有效地杀伤恶性肿瘤细胞,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命,同时又减轻放疗和化疗所产生的副作用以充分发挥热杀伤机制,对广泛种植在浆膜上癌细胞杀伤,消除引发恶性积液的病灶,达到有效治疗癌性积液的目的。由于全治疗过程不需要排放过多腹水,腹水的消退基本由机体的再吸收完成,所以病人不会因大量蛋白质的丢失而加重身体的衰竭。
据悉,目前热灌注化疗已广泛应用于胃癌、直肠癌、胰腺癌、恶性淋巴瘤、腹膜间皮瘤、肾癌、卵巢癌、睾丸癌、原发灶不明的恶性肿瘤腹腔或腹膜转移所导致的腹水。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引起的恶性胸水,其显著的疗效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治疗前的患者
热灌注化疗中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