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一家亲
(拓展宣传办 讯)5月19日,我院举行了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大型义诊宣教活动,活动现在由消化内科主任高翔教授领衔开展了义诊活动,还给在场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健康知识讲座。据不完全统计,活动一共接待群众120多人,反响强烈。
活动分为专家义诊、宣教讲座和病友经验分享等三个部分,甚至有佛山的患者早早的就赶来等待义诊开始。中华医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首席专家胡品津教授表示。“炎症性肠病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但因为容易被误诊、漏诊,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胡品津表示。他指出,由于经济及认知水平较低,炎症性肠病在中国的诊疗远远不及西方国家。最让人痛心的是诊断率非常低,绝大部分患者都是晚期诊断,且治疗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患者无法获得正确的治疗。
炎症性肠病知多d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是胃肾肠道中除恶变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和确切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遗传性素质导致机体对外环境、饮食、感染因素产生不能调节的肠道免疫反应可能与疾病病因有关。需要强调的是,炎症性肠病是没有传染性的。
胡品津介绍到,目前全球有超过500万人罹患炎症性肠病,其中中国就有170万。在我国,CD的发病高峰为18-35岁,男女比例1.5:1;而UC的发病高峰为20-49岁,男女比例1-1.3:1。
炎症性肠病的诊断除了对医师的要求甚高外,一般情况下还要结合腹部体检、肛周和肠外检查、粪便和血化验以及消化道内镜和影像检查等多种手段。
热闹的义诊报道处
义诊现场
高翔主任问诊中
耐心接诊
高翔教授主讲《医患携手 共抗肠病》
讲座现场
活动后仍有不少群众赶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