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了的便秘,100人中至少6人患有便秘
7月1日,我院消化内科与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共同启动了慢性便秘门诊,对慢性便秘进行内外联合的多学科治疗。同日上午在新医疗大楼举行了大型慢性便秘义诊活动,短短两个小时内为近120多名患者解答了疑问,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任东林教授现场为慕名而来的患者答疑
义诊现场
“便秘发生率很高,在我国的自然人群中达到6%。”我院消化内科医学部首席专家胡品津教授在接受媒体记者专访的时候表示,“最新的便秘诊治指南显示,它有两个年龄高峰:30~40岁人群以及60~70岁人群。”老人肠道松弛、膀胱肌肉乏力、缺乏运动或因慢性疾病服药发生便秘或还“情有可原”,事实上,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的发病率高达22%;但中壮年等“都市人群”多发便秘却往往是因为不重视排便甚至压抑“便意”所导致。
胡品津教授与任东林教授接受媒体采访
被低估了的便秘
我院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任东林教授则指出,和其它疾病相比,“便秘的患病率和疾病负担被低估,其实它的患病率超过许多常见疾病”,他呼吁老百姓、社会应当重视起便秘来。
便秘的问题可以很严重,因慢性便秘而死也并非天方夜谭。任东林指出,大便干结引起排便困难,造成腹腔压力升高,血压升高,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梗、脑梗等。此外,严重便秘还可造成急性肠壁坏死、破裂、穿孔、扭转,严重时也会致人死命。
便秘常见的还是对健康的长期的影响。首先,便秘导致腹胀难受,消化功能也会受损。其次,它会加重疾病,让心脑血管疾病愈发严重,因为用力排便会加重心脏负担。再次,大便堆积在肠子里久不排出,粪便的残渣就会在肠道里分解而产生苯、氨等有致癌作用的化学成分。最后,便秘对于患者也有重大心理影响,易造成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且越焦虑,越难拉出大便,“今天专程从番禺过来就诊的一位阿姨就有这样的问题,这十几年来她辗转看了很多的医生,但是都未能得到非常系统的分析和判断,症状始终是反反复复,让她的情绪十分的紧张和焦虑。”任东林说到。
区分便秘,方能治疗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纤维素和水分摄入过少、活动量减少和环境改变。便秘也可以因旅行、怀孕以及饮食改变等因素而加重。另外,有些人也因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经常忍住便意而导致便秘。
由于人体排便是一个肠道运动和盆底功能相互协调的过程,可以将功能性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三类。胡品津强调,必须要明确是哪种类型,方可实施治疗,为便秘患者提供内外科的联合治疗乃至个体化治疗,这就是我们开设便秘门诊的初衷和最终目的。他指出,一些相应的检查包括胃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排粪造影MR等可以帮助医生正确的分型。同时,还要排除其他疾病造成的便秘,如肠道肿瘤、慢性肾病、糖尿病等,便秘也常与硬皮病,甲状腺疾病,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病、脊髓损伤等疾病密切相关,此外某些药物如止痛药、镇静药、抗抑郁药、利尿药、钙剂、铁剂也与便秘有关。
任东林则介绍到,对于顽固性便秘的患者,若药物、理疗均不能解决问题,在结合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顽固性便秘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他还是建议早就诊早治疗,避免手术。
专家们指出,便秘是种常见疾病,平时应注意饮食,保证日均饮水量2升以上,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过度紧张、抑郁。此外,发现便秘后,切忌自行长期服用通便药物,尤其是果导片、番泻叶等刺激性泻药,建议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