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 讯)日前,我院呼吸内科主任陈正贤教授成功为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在全麻下实施了全肺灌洗术。术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阴影明显吸收好转。该技术的成功实施,是我院呼吸内科又一次医学技术突破,为广大的患者带来福音。
陈正贤教授术中操作
来自广东化州的40岁患者陈先生,因“呼吸困难”,经当地专家推荐,来到我院呼吸内科就诊。近3个月来,他只要稍活动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几乎丧失劳动能力,曾因弥漫性肺浸润病灶在外院就诊,却不能明确病因。入院检查后,陈正贤教授依据患者症状及影像学变化,考虑该患者属于少见的肺泡蛋白沉积症。
术中
抽出的蛋白悬液~
灌洗液分装的瓶子
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全肺灌洗术是唯一能够改善症状的治疗手段。陈正贤教授认真分析了患者病情,最后在麻醉科、手术室、ICU等科室的配合下,带领呼吸内科医生,分别于6月12日和7月1日对其成功进行了右肺和左肺的灌洗,每次皆经过近8小时的反复灌洗,灌洗出近40瓶液体,接近36000毫升,成功对患者施行了右肺灌洗术。“现在呼吸顺畅多了!”,患者陈先生说到,他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自由的呼吸和生活了。
据了解,陈正贤介绍到,肺泡蛋白沉积症于1958年由Rosen等首先报道,是一种少见疾病,以肺泡腔和细支气管腔沉积PAS染色阳性的不可溶性富磷脂蛋白质物质为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气促、低氧血症,通过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初步诊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AS染色可以确诊。
国内首例报告肺泡蛋白沉积症是在1965年,该病例为我院所收治的第二例。患者病情重,全麻下单肺纯氧通气血氧饱和度仅81%,有一定的危险性。但科室团队经过认真讨论,制定了合理的灌洗方案,在麻醉科专家的协助下,采取了每灌洗500ml全肺通气一次的方式,成功渡过难关。
大容量全肺灌洗由于技术难度高,全国只有极少单位开展,主要用于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但对于尘肺及污染物导致颗粒肺泡沉着也有良效对于那些因为颗粒、污染物等引起的尘肺及污染物导致颗粒肺泡沉着,应用此类治疗技术,也有非常好的效果,”陈正贤表示。这个案例也代表了我院呼吸内科引入陈正贤教授以来,通过学习和临床实践,完成并掌握了大容量全肺灌洗技术,又一次创造了自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