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肾内科 讯)7月28日,来自浙江玉环县的小患者出院了,出院前他与母亲将两面“医术精湛、德艺双馨”的锦旗分别送给介入科的张波主任和肾内科的张益民副主任,感谢两个科室密切配合,联手为他解除了长达7年之久的病痛。
7年前这位小患者无故出现了尿色持续变红,当地曾以“肾炎”使用青霉素治疗,但是久治不愈,还出现了重度贫血,需要输血纠正贫血。
随后患者到杭州的某儿童医院求医,诊断为肾小球肾炎,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也无好转。之后辗转到南京、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医院就诊,先后做了2次肾活检、1次骨髓穿刺、无数次的彩超、增强CT及增强磁共振检查,诊断也是五花八门:“肾小球肾炎”、“失血性贫血”、“髓质海绵肾”,还怀疑“钩虫病”等。患者长期使用红细胞生成素、铁剂治疗,仍不能纠正贫血和尿色异常。久治不愈的病痛给小患者的正常生活、学习及其父母带来了巨大困扰,家属甚至萌生了去国外医院看病的想法,还联系了德国美因茨大学医院。几番周转,在熟人的推介下,他们来我院肾内科就诊。
7月15日,患者住进我院肾内科,在17日病例讨论中,我院肾内科张益民副主任从厚厚的病历资料中,认真归纳总结,做了详细的病例汇报。通过对患者的尿液颜色的现场观察,以及患者手机保存的血尿的照片,以肾内科姜宗培主任为首的专家组讨论认为该患者是肾脏出血,而不是肾炎血尿。
介入科张波主任根据以往诊治相似患者的经验考虑血管性病变引起血尿可能性大,决定实施双肾动脉造影,寻找出血点。
7月18日上午,张波团队为患者实施了双肾动脉造影术。由于患者病情持续较久且较为严重,介入手术室丝毫不敢轻心,七八双眼睛紧盯屏幕,仔细寻找异常血管。在两侧肾动脉造影未显示异常的情况下,大家并未放弃希望,将导管超选择性插入肾动脉各个分支逐支造影寻找出血点,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左肾动脉分支造影仍没有发现问题。在行右肾上极动脉分支造影时,动脉期、实质期均未见异常,在静脉晚期造影即将结束时隐约见到一个类圆形异常血管团(小动脉瘤),直径仅2mm。再次造影证实判断正确,在场的人精神振奋,找到了!使用PVA颗粒及微弹簧圈栓塞异常血管供血动脉后,再次造影小动脉瘤消失。
术后患者尿液逐渐转清,特别是去除了导尿管后,患者的尿液出现了久违淡黄色尿液,再也没有洗肉水样或者酱油样的尿液了,手术成功了!28日,患者痊愈出院,于是出现上述一幕。
姜宗培表示,肾脏穿刺病理对于此类患者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不能认为CT、MR检查未见异常就轻易否认肾脏出血。
张波表示,肾脏出血性疾病虽罕见,但是此前我们已经成功治愈7例,超选择性肾动脉分支造影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他指出对于顽固性血尿患者,彩超、CT、MR等检查未见异常时,应及时行双肾动脉超选择性造影了解有无血管性病变。
图片说明:
右肾上极动脉分支超选择性造影显示小动脉瘤(箭),直径2mm(左图)
使用PVA颗粒及微弹簧圈栓塞后,再次造影小动脉瘤消失(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