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由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共同举办的首届“CSWOG-DDW-胃肠肿瘤临床研究特训班”于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本次特训班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林桐榆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兰平教授担任共同主席,邓艳红教授担任主持。
林桐榆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目前国内针对临床科研技能的培训不多,尤其是系统并全面介绍临床研究方法和操作技能、结合讲解、练习和实践的高层次培训更是少见。本次"CSWOG-DDW-胃肠肿瘤临床研究特训班"借助CSWOG和广州消化道疾病周,聚焦于胃肠道肿瘤领域,希望创建一个规范且系统的临床研究培训专业平台,旨在通过专家讲座,结合个案答疑、实际操作等形式,提高广大临床工作者的临床科研技能。
兰平教授认为临床科研是催生新知识、新技术的基本手段,是提升学术影响力进而推进医疗服务的重要动力。只有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发现新的医学问题,才能引领实验室研究不断深入并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方向发展。
兰平教授
随后,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人力资源部张良友主任主持,兰平院长代表中山六院临床研究中心为来自美国贝勒医学院的资深临床统计专家Hao Liu教授和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 of New York University遗传学与基因组科学系的Jun Zhu教授颁发“特聘荣誉教授”证书。
特训班首先由林桐榆教授针对自己的一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RCHOP方案化疗后HBV再激活预防性治疗的研究”成功在国际顶级期刊《JAMA》发表的经历进行了分享。林教授认为一个好的选题至关重要。在日常临床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首先要发现问题,然后想办法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创新”仍然是重中之重。如果我们选题仍然是“follow”或“copy”国外的话,我们就很难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好声音。我们应该围绕有中国特色的癌种或领域开展我们有优势的研究。
林桐榆教授
随后,美国贝勒医学院的资深临床统计专家Hao Liu教授为大家进行了题为“Phase I/II adaptive design for oncologic research”的专题报告。美国Mount Sinai School of Medicine of New York University遗传学与基因组科学系的Jun Zhu教授则就“Dissecting tumor immunogenicity and predicting combination immunotherapy”进行了报告。
Hao Liu教授
Jun Zhu教授
而来自罗氏医学部的巢丽芬博士、黄心颖博士和王丽云博士相继针对临床研究设计的文献检索,临床研究发表计划以及国际医学顶级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解读和经验分享。
下午13:30进行的“临床研究设计实战研讨会”分别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肿瘤外科的孙凌宇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邱萌教授、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朱骥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静教授为组长,现场指导学员们进行模拟的全程临床研究设计,并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宇红教授、Hao Liu教授和Jun Zhu教授全程参与点评和现场指导。
孙凌宇教授
邱萌教授
朱骥教授
刘静教授
特邀点评专家 李宇红教授
点评专家 邓艳红教授
由邱萌教授和朱骥教授带领的小组就当前NCCN指南对于上段T3的低危直肠癌患者是否可以免去术前放疗进行了相关临床研究设计。刘静教授团队则就当前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卡培他滨和S-1跨线治疗是否获益进行了探讨。而孙凌宇教授小组则针对当前右半结肠癌手术路入方式优化方面进行探索。研讨会现场讨论热烈,指导老师、点评专家和参与学员碰撞出激烈的学术火花,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本届特训班全部课程于下午16时圆满结束。由于其独特的培训视角、丰富的培训资源、优秀的专家讲者、积极的前期筹备、完善的评价体系、强大的后勤保障,本项目课程内容、讲者及培训安排均获得了参与学员的广泛认可和赞赏。
会议的成功离不开各位同行的大力支持,在此对所有出席会议的讲者嘉宾,以及以各种方式参与和支持本次会议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