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万香波副教授获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归国人员早期启动基金
医院动态
阅读:

 

由中国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推荐、我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万香波副教授申报的“Ication of novel hypoxia induced radioresistance signaling for endemic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项目在86个成员国、157位候选人申请的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ICGEB)归国人员早期启动基金支持,项目执行期为3年,经费总额为4.5万欧元。归国人员早期启动基金项目是ICGEB 2016年首次发布的基金项目,我院万香波副教授首次申请即获资助是生物技术国际组织对于中国科学家个人工作和中国生物技术领域发展状况的双重认可。

临床上,缺氧是肿瘤放化疗抵抗的重要原因,明确缺氧导致放化疗抵抗的分子机制有助于探索基于此的精准治疗。万香波副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一直从事缺氧导致的放化疗抵抗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既往的研究多为局限于某个点的研究,因而靶向放疗增敏效果不佳,为克服该缺陷,在全基因组水平无偏移的筛选与缺氧有关的信号通路,万香波副教授团队利用基于全基因组19000余个基因的CRISPR CAS9 KO library,在全基因组水平筛选出由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介导的关键放疗抵抗通路,探讨靶向这些通路关键分子实现精准放疗增敏的可行性。

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是联合国系统内的国际性政府间学术组织。中国是ICGEB正式成员国,科技部为国内归口管理单位,委托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承担ICGEB中国附属中心和联络办公室职能。中心每年2月发布各项基金申请信息,目前主要覆盖联合研究、奖学金与短期访问、课程培训与国际会议等项目。

万香波

中山六院肿瘤放射治疗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9.09-2004.06就读于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随后进入中山大学攻读研究生,2010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得肿瘤学博士学位(导师:洪明晃教授,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分会原主任委员;刘强教授,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973项目首席专家),随后进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科工作,于2013年9月调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工作至今。期间于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赴美国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副院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洪明奇(Dr. Mien-Chie Hung)教授)。2015年12月晋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16年7月获聘博士研究生导师。

近年来,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著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Autophagy、Carcinogenesis、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等学术期刊17篇。以Co-author发表SCI论著及综述于Nature Communication、Autophagy、Nature Review Clinical Oncology、Blood及Cancer Research等学术期刊。

获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2015)、珠江科技新星(2013年)、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2011)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五个五”人才专项(2016年)等国家及省部级10项基金项目支持。目前担任Scientific Reports期刊Editorial Board Member(专业领域Clinical On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