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保温和抵御寒冷,往往习惯摄入热量更高的食物;加上气温过低,增加了运动难度和运动成本;又如厚重的冬装完全遮盖住了小肚腩,减肥欲望也会随之降低。
但肥胖给人们带来的健康问题不容小觑,肥胖症是最主要的可预防性致死因素之一,最新的数据显示,肥胖症使预期寿命平均减少6-7年。其中年轻患者(35岁以下)严重肥胖症(BMI>40)使男性预期寿命减少20年,女性减少5年。
为了提高大众的对肥胖的科学认识,并且让更多肥胖及其合并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实现科学减重,12月18日上午10点,与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工作室、广东发布平台共同举办的冬季也要"减减肥"大型义诊健教活动在我院1号楼1楼壁画区火热开场,健康讲堂和义诊咨询活动同时进行。
其中,我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于领主任物理治疗师为大家带来题为《关节“言”:肥胖,你是我承受不起的痛》的讲座,王于领指出BMI指数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率成正相关,并且女性强于男性;他提到规律的体力活动是减重效果长期维持最重要的预测因子之一。他还为大家提供了几款运动处方: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他提醒大家,要将运动变成一种习惯。
肥胖与糖尿病减重外科谭淑云医师的《五花八门的缩胃手术,用来减肥靠谱吗?》,为大家介绍了减重手术的趋势,从传统的开放手术走向腹腔镜手术,并腹腔镜手术的有效性与传统外科手术相同,但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相对较少的优势更为明显、还介绍了目前几种减重手术的方式及特点。
中医减肥科邱超平医师的《如何养成“易瘦体质?”》则为观众从饮食习惯、优质早餐、优化结构、你会吃菜么、断舍离几个方面阐释易瘦体质的养成,最后献上运动12字真言“能坐不躺,能站不坐,能走不站。”
临床营养科主任贺青主任医师《健康减肥,好身材吃出来》详细说明了各种食物的卡路里及特定活动的能量消耗,总结一句话就是“迈开腿,管住嘴!”专家们精辟又接地气的讲座引得场下阵阵大笑。
义诊咨询由我院肥胖与糖尿病减重外科、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康复医学科、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专科、中医科、宣传科、门诊办、医务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部等联合主办,为居民提供减肥的健康咨询服务,提供人体成分分析仪测试、免费量血压、测血糖等服务。作为我院临床服务的一大特色,医务志愿者们也全程参与了活动。在两个小时的活动中,气氛热烈,共服务了近100名群众。本次活动还提供了免费睡眠筛查30个、免费人体成分分析30个。义诊活动还吸引了众多媒体到来共同关注,广州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G4出动】栏目和TVS1广东经济科教频道《南方财经报道》栏目进行了报道。
如何区分肥胖和超重
目前,世界公认的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是BMI体重指数计算法。BMI计算公式为:体质指数(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米)。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以BMI来对肥胖或超重进行定义为:
正常体重:BMI指数18.5~24.9
消瘦:BMI指数<18.5
肥胖超重:BMI指数≥25.0
1级肥胖:BMI指数25.0~29.9
2级肥胖:BMI指数30.0~34.9
3级肥胖:BMI指数5.0~39.9
4级肥胖或病态肥胖:BMI指数>40.0
例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75米,体重为68千克,他的BMI=68除以1.75的平方=22.2(千克/米2)。BMI简单、实用、可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BMI的,如:未满18岁;是运动员;正在做重量训练;怀孕或哺乳中;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老人。
肥胖症人群的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08年,有超过14亿成人超重,5亿多人肥胖。每年至少有280万人死亡可归咎于超重或肥胖。1980年至2008年,肥胖症人数已翻了近一番。2014年,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逾19亿人超重(占39%)。其中超过6亿人肥胖(占13%)。2014年,有4100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或肥胖。体重过重或身体肥胖对健康具有严重影响。脂肪过多会导致种种严重的健康后果,比如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二型糖尿病、骨关节炎等肌肉骨胳疾患和一些癌症(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和结肠癌),这些病症造成过早死亡和严重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