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 正式引入中国。
今年3月21日是第18个“世界睡眠日”,主题为“规律作息,健康睡眠”。为了唤起全民认识睡眠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关注睡眠健康及质量。我院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专科联合神经科于3月20日在我院南门大厅举行义诊活动。
上午9点半,义诊活动于我院1号楼一楼大堂举行。由多位睡眠专科、神经科专家为患者提供免费睡眠呼吸障碍、失眠症等的咨询及初步诊疗。义诊咨询活动中,由睡眠专科张湘民教授和神经科李中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为市民提供面对面的睡眠障碍诊疗咨询、心理测试,为受睡眠问题困扰的市民提供专业、系统的睡眠理论及诊断、治疗技术,制订个性化的睡眠纠正计划,同时还免费为打鼾市民提供免费睡眠初筛仪器、免费鼻咽喉镜检查,甚至减免患者部分手术费用,通过筛查-检测-治疗这一系列的环节,使鼾症患者得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帮助市民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我院的医务志愿者们也全程参与了活动,她们细心导诊、维护现场秩序等。
根据2014年中国睡眠指数显示,中国人平均睡眠时长为7小时30分钟,48.6%的中国人半夜醒来上厕所,76.2%的职场人士上下班路上曾在车里睡着过,四分之一中国人睡觉打呼噜。约90%的人在夜间入睡前都会使用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发出的短波光会影响体内正常的生物节律,引发睡眠问题。亚洲地区的青少年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水平,青少年睡眠时间的逐渐缩短是导致睡眠障碍疾病,甚至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发生的基础原因,风险性大大升高。
很多人以为睡觉打呼噜是睡得香、身体好的体现,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一旦在打鼾过程中伴有呼吸暂停,被憋醒了,这就要引起重视了,因为这是一种病态,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张湘民教授介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发于30~49岁的中年男性,且男性发病率是女性2倍-8倍,高发于肥胖及颈围粗大的人群,因为身体肥胖颈围粗、年龄大肌肉松弛都会导致呼吸道变窄出现打鼾。睡眠中反复的呼吸暂停,导致体循环血氧变少,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消化道系统紊乱等多种并发症,甚至会发生猝死。
李中主任介绍,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具有睡眠问题的人占90%。除了孩子、婴儿般的睡眠外,每个人都有一贯性的睡眠问题。睡眠和慢性病是互相恶化的一种关系,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不仅会造成我们的睡眠问题,反之失眠严重也会加重慢性病的严重程度。对于心理的健康,睡眠问题也是一个困扰因素,睡眠问题会是心理问题的晴雨表。工作压力大,心情低落,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常见的有:入睡困难,躺在床上超过一个小时睡不着觉;睡眠浅、多梦,睡觉时外面的任何动静都听得清楚;早醒,比平时的睡眠的时间早醒一个小时以上,它是抑郁情绪的晴雨表。发现睡眠存在问题,我们可以反过来追查情绪,比如抑郁、焦虑,可以通过客观的量表来测评。测评分值比较高时,建议进行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