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由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分会主办的“致敬8.19中国医师节:体腔热灌注治疗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我院副院长、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王磊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崔书中教授作为共同主席,会议同时邀请了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刁德昌副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综合外科唐鸿生博士以及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马腾辉博士、蔡建副主任医师、王怀明博士作精彩的学术报告。
作为本次大会主席,王磊教授表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被认为是独立于肝肺转移外的转移器官,其预后较其他部位的转移更差,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减瘤手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CRS+HIPEC)的应用使部分腹膜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得到极大的提高,但仍存在许多的争议问题,包括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获益人群的精准筛选、HIPEC的规范化应用等,近年来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在崔书中教授的带领下作了许多重要工作,体腔热灌注治疗的规范化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我院每年收治肠癌病例数位居国内前列,积累了大量腹膜转移体腔热灌注治疗的经验,希望未来与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一同致力于结直肠癌体腔热灌注治疗的规范化开展。
会上,崔书中教授代表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授予了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HIPEC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规范化应用培训基地”称号,委托以王磊教授牵头的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定期开展结直肠癌体腔热灌注治疗规范化培训班,以帮助更多需要开展该技术的医院和医生提升结直肠癌HIPEC操作技能和规范化应用,促进HIPEC在结直肠癌领域的学术发展与临床应用。自此,我院将成为继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之后的又一个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规范化应用培训基地,凭借我院在结直肠癌诊治方面的领先水平,必将推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体腔热灌注治疗技术的进一步飞跃发展!
在学术讲座的第一节中,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综合外科的唐鸿生博士向大家讲授了HIPEC专家共识及结直肠癌腹膜癌方面的进展。唐博士综合国内外体腔热灌注的研究及发展现状,详细讲解了包括胃肠、肝胆胰腺、胸科、妇科等多学科腹膜转移癌体腔热灌注治疗的处理共识及新进展。同时,他对今年ASCO会议中CRS+HIPEC治疗结直肠癌腹膜癌的RCT研究(Prodige7)进行了深入解读,唐博士指出该研究存在诸多的设计缺陷,包括PCI评分分组不平衡、HIPEC技术不标准以及质控不统一等,因此,虽然该研究是一个阴性结果,仍然不会影响标准的高质量的HIPEC治疗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来自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的刁德昌副教授讲述了其在胃肠癌腹腔热灌注化疗方面的思考。刁教授通过对胃肠癌腹膜转移机制的进一步思考,提出提升手术质量是减少医源性腹膜转移的关键。他向大家展示了其在处理胃肠道恶性肿瘤方面的高超手术技艺及腹膜转移复杂病例的处理能力,得到了与会者的极大赞赏。
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的马腾辉博士向大家讲授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合并卵巢种植的治疗策略”,马博士通过精彩的病例分享向大家展示了该团队在处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合并卵巢种植的治疗策略,卵巢种植转移作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更少见(1.4%-8%的结直肠癌患者),但预后最差,种植肿瘤增长迅速,化疗效果差,患者症状明显,生活质量低下,其处理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学术讲座第二节为我院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所作的临床研究及回顾性资料总结。来自结直肠肛门外科一区的陈伟博士介绍了黄美近教授牵头的“T4期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腹腔热灌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T4期结直肠癌作为腹膜转移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些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腹腔热灌注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来自结直肠肛门外科三区的蔡建副主任医师介绍了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单中心的300余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资料的初步总结,并探讨了同时性腹膜转移的危险因素。
其后,来自结直肠肛门外科三区的王怀明博士整理了由国内16家大型三甲医院收集得出的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大数据,并向大家展示了初步的分析结果。同时,王博士也指出目前国内各医院在腹膜转移数据库的整理方面仍是空白,许多医院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他提出建立规范化的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数据库的迫切需求,与影像科、数据库、病理组织库等专家共同探讨了规范化腹膜转移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最后,王磊教授总结指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仍是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一个棘手问题,也一直是目前国际上的热点问题。CRS+HIPEC是目前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推荐的治疗方案,应当进一步重视对腹膜转移机制的研究,筛选高危患者,通过更精准的手段进行早期诊断及干预,选择对腹膜转移的敏感药物,通过更精准的治疗模式以期提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