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护理人员综合技能竞赛
医院动态
阅读:

(护理部 讯)为提高我院护理人员临床观察和应变能力、高年资护士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护士对危重症患者的救护水平,强化安全意识和护患沟通理念,展示专业内涵,推动护理专业不断发展,并通过竞赛激发护理人员提升专业信心与临床综合护理能力,我院护理部于11月30日组织了护理人员综合技能竞赛。

 

 

11月30日上午8点30分,护理人员综合技能竞赛于我院3号楼3楼临床技能中心拉开序幕。全院共有42支参赛队伍,分3组进行角逐。根据参赛要求,参赛队员由各科室选拔一名高年资护士和一名低年资护士,职称涵盖护士到主管护师,有刚入职的新护士,也有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组长。各参赛队员都积极参与、精心备战、斗志昂扬。

 

 

此次竞赛分三个考场同时进行,为保证公平、公正,竞赛邀请了李俐琳、金芳、詹海英、李湘琴、李东霞、姚秋琼、马利莹、黎燕红、刘英九位护士长担任评委,给予现场评分、指导。

 

 

竞赛围绕“如何有序、有效地开展院内急救”这一中心进行,护理部根据临床真实个案设计模拟病例,制作了详细的演出脚本、台词,由护理实习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和“医生”,目的是为还原危重症患者抢救时的真实状态。由于每个参赛队员在进入考场后才会拿到模拟病例,所以他们并不清楚即将面对怎样的情境,完全处于紧张、未知的状态。正是因为这种未知,使得此次竞赛能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临床护理人员的救护水平,也更加具有挑战性。

“护士!护士!我家老伴儿突然晕过去了!你赶紧过来看看呀!”面对“家属”焦急的呼唤,来自急诊科的廖红梅沉着应对。她作为一名在急诊科工作了近二十年的高年资护士,面对过类似的场景成千上万次。“小丹,马上通知医生,然后把心电监护仪接上,测量患者目前的生命体征”,廖红梅首先冷静地拿手电筒检查患者的瞳孔、判断意识状态,一边沉着地指导低年资护士进行下一步护理。低年资护士也在她的引导下,从一开始的紧张、不知所措,慢慢进入工作状态,配合完成整个抢救过程。

 

 

作为医护人员的最终目标是治疗疾病、治愈患者,但有时候病情变化并不如我们所愿,疾病的治疗往往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当家属看到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并未好转时,会对医护人员产生质疑和不信任感,此时护患沟通显得尤其重要。

“护士!为什么我爸还没醒啊?你刚刚是不是给他打错药了?”“家属”极其逼真的表演让放射科的年轻护士无从应对,只是默默地完成着护长交待的任务——静脉输液。杜彩虹护长为了稳定“家属”的情绪,不让她干扰到抢救过程,影响小护士的静脉穿刺,开始一边紧张而有序地准备着抢救用物,一边和“家属”“聊起天来”。“你是他女儿吗?平常都是你照顾爸爸吗?他有没有对哪些食物过敏呢?我们刚刚已经进行了药物治疗,现在重新测量一下生命体征,你别太着急啊。你可以跟我说说他的一些生活习惯,对于我们了解病情会有帮助。”“家属”听到杜护长的解释,被她的理解和耐心所感染,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尽职尽责,情绪也慢慢平稳。

 

 

通过这场比赛,参赛队员收获到的不仅是更专业的技术知识,更多的是体会到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感受到了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和保证。不论比赛结果如何,对参赛队员来说都是获益良多。

经过一上午紧张的比赛,最终外一科荣获一等奖,外九科、血液透析室二组和核医学科联合队荣获二等奖,肾内一科、儿科、呼吸内科获三等奖,外八科等36个科室荣获优胜奖。

此次竞赛的成功举办,除了参赛队员们的刻苦练习和积极参与,还得益于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精心准备,尤其是各位“患者”、“家属”和“医生”志愿者们逼真的表演。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参与,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危重症患者抢救的真实状态,达到了情景模拟的目的。

这次竞赛通过高、低年资的护士配合,让大家感受到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有时比单纯的理论更为深刻。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我们应将“耐心、爱心、责任心”的护理精神继续传承与发扬,充分运用同理心去护理我们的患者,更加严谨地对待每一个细节,通过提升自我的职业素养和综合技能,提升科室和医院形象,为医院的发展献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