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羊城已然夏至,蝉始鸣,荷初放,骄阳似火。由我院病理科主办、爱在延长炎症性肠病基金会(CCCF)协办的第三届“消化道非肿瘤性病变病理诊断高级研修班”,在院本部3号楼5楼多功能讲学厅顺利召开。
非肿瘤性病变的病理诊断一直都是消化病理诊断的难点,此次会议仍然聚焦于非肿瘤性病变,涵盖了活检病理诊断思路、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缺血性肠炎等内容,并通过现场阅片的形式,更细致入微地带领大家体会不同疾病的诊断标准。
此次消化病理研修班特别邀请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刘秀丽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薛玲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周炜洵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许晶虹教授,与我院病理科黄艳主任一同为大家传道授业解惑,并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会场现场
我院病理科黄艳主任主持开幕式,她对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了热忱欢迎和衷心感谢。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教授致开幕辞。兰平教授表示,作为六院的一员,深知一路走来学科建设不易,也鼓励病理科再接再厉,并邀请刘秀丽教授在未来继续与我院深入交流合作。
兰平教授致辞
专家合影
开幕式结束后,刘秀丽教授首先为与会者带来“胃肠非肿瘤性活检病理诊断思路”的主题讲座。刘教授从最基础的胃肠道形态学讲起,进而引出消化道非肿瘤性病变常见的九种模式,全面的剖析了如何评估活检组织以及每一种病变模式对应的镜下特点,让病理同仁受益匪浅。
刘秀丽教授进行主题讲座
我院病理科主任黄艳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诊断”。黄主任由引人入胜的小测验开篇,从手术切除标本到活检组织,从典型特征到不典型病变,娓娓道来关于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诊断。
黄艳主任讲课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的薛玲教授分享了“炎症性肠病的鉴别诊断”的专题讲座。薛教授用一个“充满陷阱”的病例启示大家,炎症性肠病的病理诊断没有金标准,必须与临床、影像相结合;并通过四个不同的病例,阐述了与炎症性肠病的病理改变有重叠的疾病及如何与之鉴别。
薛玲教授授课
北京协和医院周炜洵教授就“缺血相关的肠道病变”作了详细的讲解。周教授分别从急性缺血和慢性缺血入手,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并列举了白塞病及粘膜脱垂-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这两种疾病与克罗恩病的异同点。
周炜洵教授讲课
研修班下午的内容更加精彩,以刘秀丽教授为首的“美女教授团”现场带领大家进行读片。这一环节仍是由刘秀丽教授领衔,从认识胃肠活检正常组织学特点开始;再由我院黄艳主任和范新娟副研究员为大家讲解手术切除标本的炎症性肠病的特点;第三个部分为炎症性肠病活检诊断及鉴别诊断,由刘秀丽教授及黄艳主任联袂“上演”,所选病例纳入了不同的形态要点,非常全面;接下来薛玲教授及周炜洵教授分别带领学员们学习了缺血性肠炎的活检和手术切除标本;紧接着刘秀丽教授又向大家展示了自己从大洋彼岸带来的珍贵切片,着重讲授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异型增生;最后,许晶虹教授带来了两例非常罕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让同道们大开眼界、意犹未尽。
许晶虹教授分享病例
此次研修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病理同行参与,并得到了参会者充分的肯定和赞誉。会议的讲座内容与阅片环节一脉相承,系统地由理论推及实践,充分阐明了消化道非肿瘤性疾病的病理诊断,加强了专业学术的交流与贯通,促进了广东地区消化道病理诊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