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简文杨 李饶尧)腹膜转移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死因,发病凶险、治疗效果差,可谓是“老、大、难”的世界性难题。为精准规范标准腹膜癌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正式挂牌成立“腹膜癌病房”,未来将以多学科整治模式(MDT)融合各个领域专家们的智慧,有望早日解决腹膜癌的难题。
多学科(MDT)整治,精准规范腹膜癌治疗
11月5日,中山六院荣誉院长、胃肠肛门外科首席专家汪建平教授携手北京世纪坛医院李雁教授,在中山六院外五科(结直肠外科三区)挂牌成立“腹膜癌病房”,挂牌仪式及主题会议由外五科王辉主任主持,肿瘤内科邓艳红主任、外五科医护人员以及进修医师们一起见证了此次挂牌仪式并参与会议讨论。
早在2018年,广东省抗癌协会已在中山六院外五科挂牌成立了“腹腔热灌注化疗规范化应用的全国培训基地”。此次“腹膜癌病房”秉持“以外科减瘤术为核心、联合热灌注”的诊治原则,使得腹膜癌的治疗更加规范和标准,将会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以腹膜转移为课题的学术会议上,汪建平教授表示,腹膜转移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死因,缺乏有效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且预后很差。需要全世界的肿瘤外科、内科医生协同努力才能攻克这个世界性难题,。此次建立腹膜癌病房,目的就是建立起一个腹膜癌的专业诊治团队,汇总各地的腹膜转移患者,利用多学科整治模式(MDT)融合各个领域专家们的智慧,争取早日解决腹膜癌的难题。
此次挂牌仪式特意邀请到了中国腹膜癌诊治的“大咖”——来自北京世纪坛医院的李雁教授,他首先对中山六院成立“腹膜癌病房”致以祝贺,并指出,腹膜转移可谓是“老、大、难”的问题,肿瘤的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困扰上世纪肿瘤科医生的难题,现在我们都有了标准的解决方案。腹膜转移虽然发病凶险、治疗效果差,相信我们齐心协力同样可以攻克。
随后,李雁教授做了“CRS+HIPEC治疗腹膜癌临床标准化路径与学科建设”的主题讲座,他以数个腹膜癌治疗的病例为引子,阐述了腹膜癌治疗的发展历程,分享了这些年他们团队在腹膜癌诊治方面的经验,将国外的减瘤手术+腹腔热灌注技术最先引入中国,不断创新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研究。2020年9月,世界腹膜癌联盟(PSOGI)的年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到时国外腹膜癌的顶尖学者们都将来到中国共同为解决这个难题献计献策。李教授指出,此次国际会议能够在中国举办,说明这些年中国在腹膜癌方面的工作和贡献得到了国际同行们的认可和重视。
外五科蔡建副教授介绍了中山六院腹膜癌方面的经验和相关工作,以“外科手术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治疗中的作用和思考”为题作相关汇报。蔡建副教授指出,腹膜癌的发病很隐秘,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种子-土壤学说”被学术界普遍认可。外科医生的减瘤手术是腹膜癌治疗的核心,围手术期的热灌注治疗很关键。但目前的HIPEC化疗方案还需要探索新的药物。同时,他还介绍了中山六院在CRS+HIPEC治疗肠癌腹膜转移的经验、利用人工智能(AI)早期诊断腹膜癌的研究、以及其他一系列基础及转化研究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