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内镜下痔病微创治疗研讨会全景回顾
医院动态
阅读:

近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内痔学组协办,我院承办的"广东省医学会第二次痔学术研讨会"在广州顺利举行。

开幕式掠影

我院院长吴小剑对各位专家的支持和认可表示真挚感谢。痔是我国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发病人口超5亿,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面对庞大的患者群体和严峻的健康问题,内镜技术凭借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成为痔病治疗的新趋势,并得到了广泛认可。我院内镜外科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内镜微创技术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内镜下的治疗具有广泛前景。

image.png

广东省医学会会长李国营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学组组长刘俊教授、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任委员刘思德教授分别致辞。目前针对痔病的治疗涌现出一批新技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内镜下痔的治疗技术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凭借其良好的术后效果和快速的康复进程,成为众多患者眼中的理想选择,极具推广价值。但不容忽视的是,其标准化问题尚待解决。他们强调,痔的治疗不分门户,需要理念的探索和思想的碰撞。呼吁医学同仁共同努力,积极促进内外科深度交叉与融合,做好规模化和质控,创造更加优良的学术和临床成果。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学术盛宴,诚挚对话

在随后的学术环节,各位大咖纷纷登场,与业内同行诚挚对话。第一场由吴保平教授、张筱茵教授、刘添文教授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刘俊教授以《内痔微创治疗2024共识解读》为题,系统阐述黏膜下硬化术与套扎术的治疗策略。他指出,中国消化内镜内痔PBR分类更契合内镜下痔治疗的临床应用。他还详细介绍了硬化注射和套扎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术前准备,以及治疗策略等多方面经验,并强调内镜下痔治疗需规范操作,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就医体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思德教授展示了其团队研发的便携式手机胃镜系统。该系统通过适配高分辨率镜头与AI辅助诊断模块,方便、准确、安全。借助胃壁地图导航和盲区检测技术,实现胃内覆盖率99.8%,与电子胃镜相比,诊断一致率高达96.8%,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image.pn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陆新良教授分享了痔病治疗的“浙江经验”,他强调,在治疗中要精准判断解剖部位,并分享浙江的痔病内镜分类,综合判断内镜痔治疗方式。

image.png

第二场学术环节由刘清教授、杨涛教授、陈科全教授主持。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朱颖教授作题为《内镜下内痔微创治疗,从临床实践到科研探索》的授课,分享医院临床痔病治疗数据及科研情况,并以团队“内镜下治疗临床-科研转化路径”为例,介绍痔病科学研究的探索方法。

image.png

梅州东山医院王胜炳教授以《痔内镜治疗之痛》为题授课,回顾了痔内镜套扎、硬化治疗的并发症,围绕术后疼痛分享了自己内镜下痔微创治疗的经验。他强调,术后疼痛与套扎的质量、数量、位置和意外发生情况有关。

image.png

第三场吕国恩教授、王淑杰教授、朱畅教授主持本阶段会议。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黄秀江教授演讲题目为《肛管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他结合手术病例图片,详解内镜下痔治疗方法,生动地展现了多种复杂病例的治疗过程。

image.png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人民医院陈桂权教授作了题为《痔疮内镜下治疗及探索》的报告,分享了他在痔治疗过程中运用CAES操作等宝贵经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梅教授重点强调了内镜下内痔的组织解剖,指出内痔的发生与解剖改变息息相关。

image.png

我院内镜中心主任、内镜外科主任郭学峰主任医师作题为《内痔治疗的外科视野》的报告。他围绕痔的外科治疗和特殊类型痔治疗,生动翔实地分享了在临床工作中的宝贵经验。他指出,痔治疗术后目前的三大痛点是出血、水肿和疼痛,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针对中老年患者,术前需充分评估,采用肛垫上提串联套扎治疗,并在术后进行肛门功能锻炼。术后管理和术中操作同样重要。当内痔合并肛缘1-2个皮赘时,采用外缘切除加根部套扎,术后恢复效果较好。

image.png


 

实操演示,技术落地

“手把手培训班”环节,四组专家同步开展内镜技术带教,通过临床病例痔、阑尾及食管内镜下治疗,手把手带教套扎器精准定位,镜下套扎与止血技巧,术中突发状况的解决方案等技术,带教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学员反响热烈,受益匪浅。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