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教学赋能,我院首届医学模拟骨干师资培训班成功举办
医院动态
阅读:

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高质量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动模拟教学与临床胜任力培养深度融合,我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于2月15日至16日、3月22日至23日成功举办首届医学模拟骨干师资培训班。此次培训吸引了来自临床一线的38名医护骨干踊跃参与。培训班以“理论筑基+实践创新+科研引领”为核心,通过模块化、互动式的多元课程设计,打造了一场知识与技能深度融合的学术盛宴,为医院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理论筑基:以胜任力为导向设计情景模拟教案

15日至16日的培训过程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育处处长胡文杰,胃肠外科一科侯洵副主任医师,妇产科生育保健专科主任何科副主任医师3位资深专家围绕“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模拟教学”展开专题授课,深入剖析模拟教案编写规范、情景教学目标设定及教学评估体系构建。培训打破传统单向授课模式,组织学员按内科、外科、妇产儿平台、护理、急麻五大专业分组,结合临床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方案设计。

在分组研讨环节,各小组头脑风暴形成初步方案,并逐一进行汇报展示。专家团队从情景真实性、教学目标匹配度、评估工具科学性等维度精准点评,助力学员优化教学设计逻辑链,实现“理论输入-实践输出-反馈改进”闭环提升。

image.png

教师风采

image.png

参课老师分组汇报

实战淬炼:高仿真情境强化教学转化

3月22日,培训班组织沉浸式教学演练。全体学员分组参与外科、内科、护理、急麻、妇产儿平台专业的情景模拟实操,并邀请住培学员加入演练,参与模拟实操。借助高仿真模拟人,来自妇产儿平台组的“阴道分娩难治性产后出血(宫缩乏力)的识别和处理”、护理组的“护理脓毒性的护理”、急麻组的“围术期过敏性休克”、内科组的“胸痛”、外科组的“乙状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等5个情境模拟教案依次展开实战演练。胡文杰与侯洵全程督导,聚焦病例导入节奏把控、学员引导技巧、复盘反思重点等关键环节给予即时指导。通过“演练-反馈-再设计”的迭代训练,参训教师切实掌握模拟标准化病人运用、高仿真设备操作及分层递进式教学设计方法,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教学内容的角色转变。

image.png

科研赋能:打通教学创新成果转化路径

3月23日,培训班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领域专家开展专题授课。教学部主任黎尚荣教授团队开展以“医学教育研究”为主题的培训,帮助学员掌握医学教育研究方法,推动医学教育研究成果转化落地。他系统阐述医学教育研究的选题方向,继续教育科科长姚瑶通过互动工作坊解析常见写作痛点,内分泌科穆攀伟副主任医师则结合案例指导学员规避选题陷阱。  大数据人工智能中心主任刘子峰带来“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前沿课程,科研科副科长袁联雄深入讲解医学教育统计分析方法,为科研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在“研究设计匹配”与“投稿建议”模块中,学员基于实际选题优化研究方案,学习学术论文写作与投稿技巧,为医学教育研究成果的高效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打通了教学创新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image.png

教师风采

image.png

参课老师分组讨论

首届医学模拟骨干师资培训班通过系统化、多维度的课程体系,有效提升了参训教师的模拟教学组织能力与医学教育科研素养。回顾性问卷调查显示,老师们对课程内容、培训形式及专家指导表示“高度认可”,并建议未来常态化开展此类培训。

未来,我院教学技能中心将持续优化“理论-实践-科研”一体化培训体系,探索模拟教学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深度融合路径,着力培养兼具现代教育理念与实战能力的模拟骨干师资队伍,为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