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分会、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承办,《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炎性肠病杂志》、Gastroenterology Report、粤港澳肠道微生态学术联盟协办的第三届粤港澳肠道微生态论坛暨广东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学术研讨会在广州隆重开幕。现场群英荟萃,隽彦如云。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中山大学副校长、广东省胃肠病学研究所所长兰平教授致开幕词。
▲兰平教授致开幕词
兰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诚挚感谢各位与会嘉宾、专家和学者,相信本次学术研讨会将为肠道微生态相关的研究发展与临床实践注入积极的活力与新鲜的元素;相信全方位、多角度的会场交流将为大家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推进肠道微生态领域的发展;相信在全国同仁共同努力下,消化内科与胃肠外科的事业将再攀新高。
▲主持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吴小剑教授
3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盛会,来自全国肠道微生态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在各自擅长的研究方向为本次论坛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杨瑞馥教授了题为《人体微生物组:从群体到菌株的研究》的专题演讲,分享了他在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讲者杨瑞馥教授现场直播
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述了“肠道微生态的靶向转化”的研究进展,从细菌、真菌、病毒、古菌的角度,结合临床预测和功能验证,系统阐述了肠道微生态在肠癌中的研究。
▲于君教授现场直播
▲主持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胡品津教授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刘陈立所长以“Smart adjuvant: reprogramming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solid tumors by an engineered tumor-targeting bacterium”为题,介绍了以细菌为底盘细胞构建抗实体肿瘤的免疫佐剂。
▲讲者刘陈立教授
▲主持人: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高贝乐研究员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陈烨教授做了“艰难梭菌感染的东西方差异和防治策略”的主题报告,从流行病学、诊疗现况、防治策略等多个角度比较了东西方艰难梭菌感染与治疗的差异。
▲讲者陈烨教授
▲主持人:暨南大学 丁郁研究员
香港城市大学杨梦甦教授对“循环肿瘤细胞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深入讲述,让我们对循环肿瘤细胞这个"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讲者杨梦甦教授
▲主持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李孟鸿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周宏伟教授做了题为《疾病特征菌群的区域性及关键菌挖掘策略》的报告,向我们展示了人体微生态的诊断靶标、风险靶标以及干预靶标,同时指出从小规模队列研究开始探索,追寻因果机制,随后开展大规模的区域分布多中心队列研究,是发现微生态靶标的最优策略。
▲讲者周宏伟教授
▲主持人:中山大学 丁涛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瑶教授作了题为“从创新机制看乌司奴单抗临床多重获益”的报告。
▲讲者何瑶教授
▲主持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田丰教授
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何真副主任医师为我们带来了“肠系膜在IBD中的致病机制”的精彩报告,详细且深入讲述了炎症性肠病致病过程中爬行脂肪形成与肠道炎症迁延以及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
▲讲者何真副主任医师
▲主持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胡俊副主任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刘占举主任讲述了“中性粒细胞在IBD发病过程中的免疫调节”,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生动结合。
▲讲者刘占举教授
▲主持人: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郭红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吴开春副院长介绍了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基础与临床”,分享了其近年来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癌变方面的研究成果。
▲讲者吴开春教授线上直播、主持人吴小剑教授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陈新教授结合“The role of TNFR2 in colon inflammation and colon cancer” 对TNFR2在结肠炎症和结肠癌中的作用做了生动的阐述。
▲讲者陈新教授线上直播
▲主持人:中山大学 陆勇军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缪应雷教授介绍了 “如何选择FMT的供体”的研究进展,并且结合云南省少数民族的粪菌特点,指出寻找超级供体发挥粪菌移植治疗的最大潜力是目前研究的方向。
▲讲者缪应雷教授
▲主持人: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学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房静远教授通过以“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来自仁济消化的报告”为接入点,深入介绍了二者的相互关系。
▲讲者房静远教授线上直播
▲主持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旻湖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文灿博士详细介绍了他们团队的无菌动物项目成果,向我们展示了如何把无菌动物应用于功能微生物组活体实验研究。
▲讲者何文灿博士
▲主持人:中山大学 赵文婧教授
澳门科技大学梁丽娴副教授带来了“肠道菌群对免疫治疗疗效预测及增敏作用的研究进展”,让到场的学者们看到了更多的肠道微生态免疫治疗研究的可能性。
▲讲者梁丽娴副教授
▲主持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戴磊教授
我院消化内科郅敏主任医师以“IBD药物的创新机制” 为题,介绍了当今炎症性肠病不同分子机制的药物治疗策略与进展。
▲讲者郅敏主任医师
▲主持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何真副主任医师
最后,大会主席、中山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兰平教授对此次大会作了闭幕总结,他首先对“第三届粤港澳肠道微生态论坛暨广东省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分会学术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对不辞辛劳与会的学界同仁再次致谢。他指出本次论坛延续了前两届肠道微生态论坛的学术交流,参与人数多,为肠道微生态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了肠道微生态的临床与科研水平,促进肠道微生态领域发展。希望明年仍有这样精彩的思维碰撞,引领我们新一年的学术探索,大家来年再聚广州!
▲兰平教授大会总结
▲大会准备
▲来自灵魂的发问
▲关于听课,我们从来都是认真的
▲关于学习,后浪们不会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