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2点半,第七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的下消化道分会场暨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年会在广州顺利举办,会场人头攒动,参会嘉宾都准备好迎接即将到来的学术盛宴。
▲会场高朋满座,人头攒动
在下消化道分会场开幕式上,主持人吴小剑教授宣布会议正式开始,并请出大会主席汪建平教授、广东省医师协会刘家平副秘书长上台致辞:汪建平教授希望胃肠肛门外科领域的研究越做越深,团队越做越强;刘家平副秘书长则表达了对本次会议圆满召开的衷心祝福。
▲大会主席汪建平教授致辞
▲刘家平副秘书长致辞
开幕式后的卫星会上,我院吴小剑教授介绍了电动圆形吻合器在胃肠手术中的优势,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手术质量的日益提高不仅仰赖外科医生治疗理念及手术技术的提升,手术器械的进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样来自我院的黄美近教授对2020年CSCO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进行了解读,着重指出外科肿瘤患者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高发人群,应该重视VTE的风险评估与预防性抗凝治疗。两位教授的演讲活跃了会场氛围,为接下来的议程开了一个好头。
▲吴小剑教授
▲黄美近教授
随着主持教授落座,下消化道会场第一节议程正式开始。第一位讲者是来自上海市东方医院的傅传刚教授,傅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局部晚期和复发直肠癌的治疗策略”。傅传刚教授认为,联合脏器切除术是局部晚期直肠癌唯一可能的治疗手段,而手术能否达到R0切除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相较传统开腹手术,傅教授认为腔镜手术,尤其是3D腹腔镜下经自然腔道取标本(NOSES)手术在联合脏器切除方面更有优势,对患者损伤更小,手术获益更大。
▲第一节会议主持人
▲傅传刚教授
紧接着的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池畔教授在线上分享了自己近期的研究成果。池畔教授发现腔镜直肠癌手术过程中,通过中央入路容易走错间隙进入肾前筋膜后方。针对这一现象,池畔教授通过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了导致这一现象的两个主要原因:1、中央区致密、无明显解剖学间隙;2、越靠近左结肠旁沟,Toldt间隙越大。同时池畔教授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总结了三种规避方法:1、采用头侧入路;2、采用中央入路,骶骨峡以下水平逆行切开膜桥;3、先外侧入路后中央入路的混合入路。池畔教授的精彩汇报获得了在座嘉宾的热烈掌声。
▲池畔教授线上演讲
随后,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丁克峰教授带来的演讲题目是“保留回盲部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丁克峰教授指出传统右半结肠癌手术切除回盲部可能与术后诸多不明原因的腹部症状有关,对于某些符合条件的位于肝曲、右半横结肠的肿瘤,实施保留回盲部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能够在不影响肿瘤预后的前提下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这个创新的想法引起了与会嘉宾对这种新术式的优劣得失、手术适应症及操作方法的热烈讨论。
▲丁克峰教授线上演讲
直肠癌腹膜转移一直是直肠癌治疗领域的老大难问题,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李雁教授介绍了自己对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实践与思考。演讲过程中李雁教授言简意赅的介绍了直肠癌腹膜转移治疗历史中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研究,对这些临床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虽然目前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研究方向都存在争议,但是结直肠外科医生仍然应该孜孜以求地加深这一领域的认识,在全面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辩证施治,即使是发生了腹膜转移的直肠癌患者,也有可能获得良好预后。
▲李雁教授
经过简短而热烈的第一节嘉宾讨论环节,会议很快进入第二节。我院康亮教授作为第二节第一位讲者登上讲台,其演讲题目是“直肠癌保肛手术方式及临床研究进展”,康教授简要介绍了当前常用的几种保肛术式,同时介绍了目前直肠癌外科临床研究的两大领域,即与手术相关的新技术的发展及保功能理念指导下的新兴治疗策略。前者的代表是可以做到极精准细微操作的单孔机器人,后者则以近年来兴起的“等待观察”策略、去放疗策略等为代表。康亮教授认为,随着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直肠癌治疗理念也日新月异,当代医生在现有技术标准上精益求精的同时,还要紧跟前沿,锐意创新,力求开创肠癌治疗新天地。
▲第二节主持人
▲康亮教授
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的武爱文教授分享了自己近几年来在直肠癌分层治疗领域的研究结果。为了给条件不尽相同的直肠癌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武爱文教授将肿瘤位置、肿瘤病理、TNM分期、侧方淋巴结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条件组合与预后风险的关系,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求达到最佳的预后或治疗效果。演讲过程中武爱文教授展示了自己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内容丰富,数据详实,令人信服。
▲武爱文教授线上演讲
第二节最后一位讲者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周岩冰教授,周教授的演讲题目是“胃肠道肿瘤术后加速康复(ERAS)路径管理”。ERAS通过有效、合理、适度地改良常规治疗流程,能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风险,从而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周岩冰教授的讲解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让与会众人更加深刻的体会到ERAS对手术患者预后的重要性。
▲周岩冰教授线上演讲
第三节前两场演讲的主题都与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有关。来自华西医院的王自强教授根据自己对盆腔筋膜移行的系统性观察,在会上展示了改良的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并通过精彩的手术视频为大家讲解了中低位直肠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的关键技术;天津市人民医院的孙轶教授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技术规范与功能保护方面的心得体会。两位教授扎实的功底和精湛的操作吸引了全场的关注,得到了会议主持人的高度肯定与赞扬。
▲第三节主持人
▲王自强教授线上演讲
▲孙轶教授
会议最后,吴小剑教授带来了题为“局部晚期直肠癌治疗模式探索”的演讲。吴小剑教授指出,目前国内外指南针对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标准是同步放化疗,虽然这一方案降低了局部复发率,但是并未降低远处转移率,也未能提高远期生存,且放射性损伤大。吴教授团队前期研究提示mFOLFOXIRI三药新辅助化疗与标准同步放化疗疗效相当,由此吴小剑教授首次提出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三要化疗+靶向治疗”高强度全身治疗方案,有望让部分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迅速缩小肿瘤,避免放疗毒性;同时可以尽早消除潜在远处微小转移病灶,降低远处转移率,带来长期生存获益。演讲结束后,与会嘉宾都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吴小剑教授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击新冠疫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疫成果。今年的消化道疾病周下消化道分会得以顺利召开,不仅与全国良好的抗疫形势息息相关,也与与会专家、学者的学术热情密不可分。相信在这种不懈钻研、精益求精的学术氛围下,国内下消化道疾病研究领域将硕果累累,相信未来的下消化道会议将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