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午1时,“临床研究分享交流会”准点开启。GZDDW大会主席、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教授致开场辞。兰平教授首先表达了对“中国十佳消化道领域临床研究”获奖团队的衷心祝贺,强调临床研究对于临床医生个人、医院乃至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希望“十佳临床研究”评选及“临床研究分享交流”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能坚持办下去,越办越好,办成“广州消化道疾病周”的品牌内容。
▲中山大学兰平副校长致辞
“十佳临床研究”项目汇报由我院期刊中心汪挺主任主持的,按照外科组(4项)、内科组(3项)、内镜组(3项)的顺序进行汇报。
▲我院期刊中心汪挺主任主持“十佳临床研究”项目汇报
在外科组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相加庆教授作“三野 vs 两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中下段食管鳞癌:单中心RCT”项目汇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豪杰博士作“腹腔镜 vs 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Ⅰ期胃癌的安全性:多中心RCT”项目汇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钟情博士作“ICG示踪介导的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单中心RCT”项目汇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娟博士作“Uncut Roux-en-Y vs Billroth II + Braun用于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多中心RCT”项目汇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相加庆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豪杰博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钟情博士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娟博士
在内科组中,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张允博士作“卡瑞利珠单抗 vs 化疗二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多中心RCT”项目汇报;暨南大学医学院张灏教授作“低剂量二甲双胍 vs 安慰剂对食管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单中心RCT”项目汇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汤文涛博士作“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6 vs FOLFOX6一线治疗Ras突变型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单中心RCT”项目汇报。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张允博士
▲暨南大学医学院张灏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汤文涛博士
在内镜组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邹天慧博士作“小檗碱 vs 安慰剂预防结直肠腺瘤复发:多中心双盲RCT”项目汇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贺龙君博士作“黏膜下生理盐水注射联合内镜超声 vs 单纯内镜超声鉴别T1a与T1b食管癌:单中心RCT”项目汇报;四川省人民医院王璞博士作“计算机辅助诊断AI系统应用于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的腺瘤检测(CADe-DB试验):单中心双盲RCT”项目汇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邹天慧博士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贺龙君博士
▲四川省人民医院王璞博士
每一个项目都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大家纷纷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与“十佳项目”代表进行深入交流。
▲与“十佳临床研究”项目积极交流互动
随后的“临床研究专题讲座”环节是由我院Gastroenterology Report编辑部甘可建主任主持。我院临床研究中心办公室胡俊主任汇报了中山六院临床研究中心的工作,重点介绍了我院临床医学研究“1010”计划的项目评审和《临床研究通讯》的创立情况。来自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凌莉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周倩博士分别就“临床研究设计中的统计学考量”和“临床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专题讲座。
▲我院临床研究中心办公室胡俊主任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凌莉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周倩博士
最后,由我院院长助理、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邓艳红教授进行会议总结。邓艳红教授高度评价了这种专注于临床研究分享交流的会议形式,认为不仅可以让大家了解到过去一年我国消化道领域的重大临床研究成果及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可以给有志于开展临床研究工作的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邓艳红教授鼓励大家要自信,要相信只要选题合理、设计严谨、实施规范,我国的临床研究工作一定能收获越来越多的高质量成果,从而在国际上发出更多的“中国好声音”。
▲我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邓艳红教授作会议总结
本次会议虽然开始于中午1时,但午间的倦意丝毫没有影响与会者学习与交流的热情。本次会议同步线上直播,线上参会人数也逾千人,这也体现了大家对临床研究的关注。期待我国消化道领域在2021年能诞生出更多更好的临床研究成果。
▲会场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