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在2021 POST-ASCO GI会议期间,我院发布了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小程序,用于更好地协助指导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实现个体化治疗。
我院首任院长、荣誉院长汪建平教授,文卫平院长,黄美近副院长,康亮院长助理、邓艳红院长助理,放射科孟晓春主任、放疗科郑坚主任共同按下启动键,标志着NT LART Predictor (直肠癌术前治疗疗效预测)小程序正式发布。
我院院长文卫平在开场致辞中提到,肿瘤的治疗是需要多学科通力合作的,各个学科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治病救人。程序的开发应用是一项工具,是用于协助临床实践;但是,这只是一个起点,这些工具一定是在不断的完善和进步中的。
结直肠外科首席专家汪建平教授则表示,通过科学的方法,整合各项参数建立公式模型,开发直肠癌术前治疗疗效预测小程序,是有助于促进临床实践的。
肿瘤内科主任邓艳红教授解释到,开发小程序的初衷是为了实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精准化选择,避免过度治疗及治疗不足的情况。
据介绍,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当前标准治疗仍是5FU为基础的新辅助放化疗,为加强全身系统性治疗,FOLFOX或XELOX的诱导化疗或巩固化疗也是指南推荐方案之一,在临床实践中,FOLFOX或XELOX方案联合同步放疗,以及FOLFOX或FOLFOXIRI方案新辅助化疗也已有多项研究验证。在越来越多治疗方案选择的情况下,如何根据具体患者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邓艳红指出,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并非所有的直肠癌患者均需要接受术前放疗,但也并不是所有患者可以采用单纯新辅助化疗的方式。基于FOWARC研究队列及本中心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研究队列的基线参数,建立了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预测模型,在基线预测具体个体患者接受不同新辅助治疗方案(包括5FU联合放疗,mFOLFOX6联合放疗,单纯mFOLFOX6或FOLFOXIRI新辅助化疗)能达到pCR或者肿瘤明显降期(ypStage 0-I)的概率,并依据该模型开发了小程序,方便临床实践的应用,并且已经获得软件著作权。
事实上,我院早在2013年3月就成立了华南地区首个直肠癌专属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MDT),针对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进行多学科综合评估,这个小程序也是在多学科诊治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的模型开发出来的,后续也会进一步去完善该模型,提高预测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