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定点帮扶工作挂职干部行前座谈会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举行,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马骏,定点帮扶点云南省凤庆县、广东省连州市丰阳镇挂职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负责同志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参加会议。
▲中山大学召开定点帮扶挂职干部行前座谈会
根据教育部、广东省有关工作部署,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中山大学校党委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把乡村振兴主战场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继续向定点帮扶点选派挂职干部,压茬推进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我院后勤保障处张良友将担任云南省凤庆县凤山镇红塘村驻村第一书记,为期两年。
马骏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强调,此次行前座谈会也是学校转入服务乡村振兴阶段的动员部署会。他对挂职干部及全校各有关单位提出殷切期望,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并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论述。二要落实工作责任,坚持身到心到,坚持真抓实干,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挂职、驻村工作。三要加强组织保障,继续发挥全校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学校各相关单位、派出干部所在单位要为挂职干部做好大后方支持,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方面条件保障,扎实抓好下一阶段定点帮扶工作。
行前座谈会后,党委组织部、校工会随即组织新任挂职干部赴点履职。7月30日,由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机关党委书记古小红,校工会常务副主席许东黎送新任凤庆挂职干部到任上岗,与凤庆县召开挂职干部座谈会,完成挂职干部期满考察,并赴红塘村、政务服务局、锦绣村等地开展实地调研。
在凤庆县召开的挂职干部座谈会上,张良友表示,自己是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人,对农村农业农民有着深厚的特殊的感情,感谢学校给予的信任,感恩学校给自己驻村的机会,承担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基层工作。并表示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和加强学习,尽快转变角色和熟悉工作,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良友在红塘村村委会前
到岗一周来,张良友目前最大的感受是,中山大学帮扶凤庆县8年有余,帮扶红塘村也有3年了,一直扎实落实国家的帮扶政策,用心、用力、用情开展帮扶工作。红塘村有着丰富的茶树资源、核桃产区和金丝皇菊产业园,但由于引入资金有限,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未能打开销售渠道。目前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较低。未来两年,除了继续发挥中山大学优势的党建引领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外,产业振兴的帮扶工作是他要重点投入的部分。如何结合区位优势、产业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形成产业集群,他将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工作水平,为红塘村的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