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重磅!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再次更新
医院动态
阅读:

众所周知,放疗是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约20%~60%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直肠癌、肛管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盆腔放疗提高了患者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然而放射线对正常组织的照射,可能会导致盆腹腔器官的损伤,即发生盆腔放射性损伤


放射性直肠损伤、尤其慢性放射性直肠损伤,是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经历抗肿瘤治疗后再发的顽疾,甚至是重症,其临床诊治难度极大,对患者躯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造成巨大社会经济负担,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范围内有待攻克的难题。


2018年,在我国放射性肠损伤诊治先驱者、我院已故原副院长王磊教授的推动下,由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牵头,制定了第一部针对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共识《中国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2018版)》,从此,放射性直肠炎患者诊治真正有据可循。


图片
图片

王磊教授


2018版《共识》的发布,对国内放射性直肠损伤的临床诊治工作及科学研究开展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近年来,随着许多新的研究证据以及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共识》意见的内容及证据级别应有所调整,放射性直肠损伤的诊疗技术与理念应当进行更新,以进一步提高我国放射性直肠损伤的规范化诊治水平。


今年,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的共同推动下,中国放射性肠损伤诊治专家组对2018版《共识》再次进行更新,制定了《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编写启动会于今年4月10日在北京召开以来,来自全国25家医疗中心的多学科权威专家集思广议,严谨修订,反复多轮研讨进行线上与线下《共识》修订。


图片

共识启动会


图片
图片

共识启动会


图片
图片

共识定稿会   


共识定稿会专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今年第八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盛会期间,2021版《共识》终于与大家见面了。11月12日下午,《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发布会暨第一届盆腔放射性损伤高峰论坛顺利召开。会上正式发布2021版《共识》,并成立了首个“中国放射性肠损伤研究协作组(CRIIR)”。


图片


中山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中山六院荣誉院长汪建平教授与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编兰平教授分别致辞,表示放射性肠损伤的诊疗和相关研究筚路蓝缕,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希望有志者协作一致,为放射性肠损伤的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图片

汪建平教授致辞


图片

兰平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杉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锡山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张忠涛教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十院李宁教授分别线上致辞,表达了对2021版《共识》制定过程中严谨治学态度的肯定,对2021版《共识》正式发布的祝贺以及对中国放射性肠损伤研究协作组未来开展学术合作的期待。


在全国线上与线下专家的共同瞩目下,由汪建平教授、兰平教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辑部卜建红主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池畔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首席专家刘继红教授、放疗科曹新平主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疗科白守民主任以及中山六院放射性肠病专科马腾辉主任、放射科孟晓春主任、病理科范新娟副主任上台,与线上的专家组成员,共同点亮“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正式发布”标志,见证了我国放射性直肠损伤诊疗领域的高峰时刻。


图片

《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发布仪式


图片

《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发布仪式


2021版《共识》进一步规范了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定义,于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疾病的临床分型,倡导了“盆腔整体性损伤”概念和“多学科诊治”的重要,强调了精准个体化放疗技术对损伤的重要预防作用;治疗上提倡要根据疾病分型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根据最新研究更新了既往非手术治疗的推荐等级;更为难得的是,在国际上首次以诊疗规范的形式,提出了手术治疗的具体指导原则与操作细节,包括“损伤控制”原则和“扩大切除”原则。


其中,由我院已故原副院长王磊教授首创的“天河术”正是“扩大切除”原则的体现,被2021版专家共识所引用并推荐。新版《共识》进一步细化疾病分析及治疗策略,提高了临床实践指导价值。


图片
图片

天河术


会上同时召开了“第一届盆腔放射性损伤高峰论坛”。由青岛大学医学部周岩冰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曹新平主任、我院吴小剑副院长、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张卫主任、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姜军副主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王峰主任进行学术主持我院放射性肠病专科马腾辉主任对2021版《共识》进行了要点解读。


图片


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王剑副主任分享了团队多年经验总结的放疗损伤致小肠梗阻的最小化切除策略,围绕小肠功能保留的核心要点做出有意义的尝试。


图片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赵青川主任介绍了放射性肠损伤患者心理状态的多中心调查研究,号召专家同道更多关注此类患者的心理健康和需求。


图片


我院泌尿外科邱剑光主任作“层面外科层面跃迁多系统器官联合切除治疗复杂放射性瘘”报告,从解剖理论到外科实践,展现了盆腔放射性损伤外科治疗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图片


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王辉主任系统介绍了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近侧扩大切除手术(天河术)的理论基础、手术要点和应用效果,展现了该术式降低放疗相关吻合口并发症、改善术后直肠肛门功能的重要作用。


图片


我院方乐堃副研究员介绍了放射性直肠损伤的作用机制,展现了相关基础研究的重要思路和方法。


图片


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心翔主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夏忠胜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章真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汪欣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邓海军主任和辽宁省肿瘤医院张睿主任等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学术点评。


学术点评专家(向上滑动阅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1版的《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的面世,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放射性直肠损伤的规范化诊治水平


在肿瘤多学科协作诊治与精准个体化治疗年代,盆腔放射性损伤的综合防治水平将取得越来越多的进展,将为患者带来长期生存与生活质量改善的最佳平衡点。


附“中国放射性肠损伤研究协作组”架构: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