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2018年,习总书记更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中山大学历来重视通识教育,注意整合各院系优势资源,服务本科学生基础课堂,服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从2018级起,中大开放跨专业选课制度,不同专业的同学可以修习自己感兴趣的其他学院专业课程,跨专业选课的学分作为核心通识的学分。近年更将工作重点放在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大学科创新基础教育上,并积极增设文理、理工、医工等交叉融合专业和教学点的建设,通识教育就是重要的交叉学科教学抓手。
新学期伊始,中山大学副校长、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六区主任兰平教授率先垂范,深入文理医融合通识教学一线课堂,为涵盖本科一至三年级的跨院系、不同专业背景学生,讲授了一堂深入浅出、丰富有趣的通识课——《胃肠道与健康人生》,这也是中大公选通识课《胃肠疾病与健康》的开课绪论。
2月23日傍晚,兰平教授提前到达中山大学南校区逸夫楼305教室,等候学生们到来。19:00兰平教授准时开讲,他从“健康的概念、胃肠道与健康的重要关联、当前胃肠道卫生领域的知识前沿和研究热点、如何理解和定位社会主义医学工作者的定位和使命”等几个方面,将自己从业数十年来,对医学和生命科学的理解娓娓道来。思政、人文、生物、理化及医学知识信手拈来,挥洒自如。
他用无产阶级唯物主义史观,剖析了健康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自身胃肠外科医生的身份和认知,将胃肠道健康的重要性从身、心、文化和道德的维度作出全方位解释,并融入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当代卫生工作和人民健康事业的嘱托。站位高远、角度新颖、情怀厚重。
兰平教授的讲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融合了许多有趣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堂上时不时响起同学们欢乐的笑声。45分钟的课堂不觉间已结束,学生们回味无穷,有同学追出课堂,继续交流,兰平教授耐心、亲切回答了同学们的课后问题。
中山大学历来重视本科教学及通识教育,高度重视本科、研究生、继续教育等各个阶段的思政教学,并始终践行“大师进本科课堂”、“大师进入教学一线”的理念,更加注重在各级课堂中提升课程思政品质。
本次兰平教授讲授的通识教育课程《胃肠疾病与健康》,原课程名称《民以食为天,何以护肠胃》。该课程由我院消化内科、胃肠外科教学团队主讲,共18个学时,通过有趣的切入点引出日常生活中的消化道疾病,深入浅出地介绍各种消化道疾病的特点,科普消化系统疾病早期的识别和预防知识,全面介绍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等常见病、多发病,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等少见病、严重病。以消化系统器官-系统整合为理念,以打破传统课程壁垒构建知识体系为纲领,以内外科融合为切入。课程自2020学年第一学期起,已开设四个学期,共计147名学生选课。课程曾获广东省教育厅思政教学示范课程一等奖,相关教学成果《内外科贯通、基础与临床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2021年中山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