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支援深圳核酸采样的工作中,我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党员同志,他们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勤恳恳工作,从不叫苦叫累。我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激发了我加入党组织的决心和信心。为此,我郑重地向党组织提交我的入党申请。”——刘洪伟
“当我接到通知召集医务人员参加支援时,回想起前辈老师们一次次克服困难、勇往向前,此刻我也应该挺身而出,争取为实现‘动态清零’贡献一份力量。本人对中国共产党有着真挚的感情,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杜海华
今年3月12日至20日,对我院累计310人次支援深圳核酸采样的队员们来说,是一段充实、辛苦而意义非凡的日子。与历次出征不同,院党委特别成立了深圳支援队临时党支部,54名党员切实肩负起先锋模范的责任担当,最苦最累的时候互相关心支持,照顾每一位队员的精神状态,由始至终以饱满的热情用心服务人民群众。9天,支援总采样量接近150万人次。在完成大部分采样任务后,临时党支部收到了两封书写工整的入党申请书。
刘洪伟是我院康复医疗中心的物理治疗师。在支援的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和平社区,他所在的医疗队与当地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们密切配合。每天数千次的抬肩和旋转检测瓶盖,多数人员出现肩颈和胳膊酸痛,社区党员优先把缓解疼痛的药膏让给医疗队员用,而医疗队中的党员也是首先考虑让给非党员使用。核酸采集点基本都是在室外临时搭建的帐篷,环境闷热潮湿,因为人员紧缺,早中晚三班连上的情况也不少。疲惫中大雨来袭,医疗队里的党员们咬咬牙,把采样台往后挪了又挪,让采样的群众不被雨淋湿,而自己的后背时常被雨点冲刷。群众轻声的一句“谢谢,辛苦了”,像春风一般拂过,又给了队员们继续坚持的力量。“随着跟和平社区党员和我们医疗团队党员的接触,我越发敬佩党组织,越发渴望成为他们的一员。为何不和千千万万的他们并肩作战站,为何不加入这样伟大的党?”刘洪伟常常这样想。
刘洪伟在进行核酸采样
杜海华来自我院肛肠外科一区,是医院里少有的男护士,也是我院第一批赴深圳支援的医护人员,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天才回来。“每次医院关切地询问医疗队需不需要更换人员,队员们大多都是同一个想法:医院的临床工作繁重,我们这一批人回去还要隔离,下一批同事过来,会有一段人员短缺的真空期,科室工作就不好开展了。我们还能坚持,不用换人!”关于采样工作量之大,他回忆起有一天上午,四人小队刚完成3600多人次的采样,又接到支援嘉隆厂的临时安排。为了尽快帮现场排起长龙的居民采样,他们立刻开台投入工作,艳阳底下穿着严实的防护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下午5点休息片刻,厂区门口搭起了路灯照明,同一队人又从晚上7点继续工作到10点。“那一天,不记得自己采了多少份样,大家都有些脱力。同队康复治疗科的老师们做了一份图引,教我们如何简练用力,防止因经常抬手采样而引起手部酸痛。”
康复治疗科指引
杜海华在进行核酸采样
截至今年4月,全院共120余人在抗疫一线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13人光荣地“火线”入党。多次出征前线,他们见到党员冲锋在前、吃苦在先的身影,受到“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抗疫精神的感召,相信他们的加入将为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用敬业、奉献、拼搏彰显新时代青春力量,坚守医护人员的初心使命。
部分“火线”入党党员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