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医师职业精神,做人民健康事业的践行者
党工团建设
阅读:

9月27日,附属六院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启动会3号楼5楼多功能厅举行。会议邀请全国教学名师、中山大学王庭槐教授作师德建设专题报告——《医师职业精神培养》医院党政班子成员,全体中层干部,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秘书和教师代表等约150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李汉荣主持。

王庭槐教授通过讲授个人经历与经验,分享国内外经典案例,深入浅出地从医师职业精神的定义、重要性、修炼和自我测评四个方面,剖析了医师应该如何修炼及弘扬医师职业精神。他指出,当前医患关系迫切需求重塑医生职业精神,同时医师职业精神医学学科持续发展的基本稳健的保障,每一位医师都要清晰地认识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一角色要求。

王庭槐教授强调,培养医师的职业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修炼医师职业精神。一是加强理论认识,注重人文素养的养成,提高自身医学人文技能。较高的人文素养是医生掌握精湛技艺的基础、理解病患的基础和赢得患者信赖的重要前提。在医疗活动中,自觉体现和实践人文素养和技能,自信、关爱、包容、自我保护和调节,提高住院医师的软实力。二是与患者真实接触中,要树立“患者利益至上”的理念。只有在和具体不同患者真实的接触及感同身受中,将“患者至上”理念内化在行医的行为里。要独立接触不用类型的病人,还要深入病房和患者家庭,开展换位思考。三是注重规范和要求,注重职业习惯和职业精神的耳濡目染。要学习掌握医师行业准则、行业规范,注重本医院、本科室的规范和要求。整合学徒制,学习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并重。此外,要在自省反思中深化职业规范,形成自省的习惯。四是提高医师个人技术胜任力。要在技术规范性、精准性、熟练度等方面下功夫,重视准确的判断力、后果的担当力及认识自己的局限性这些方面的提升。

最后,王庭槐教授提出,优秀是一种习惯,保证优秀是医师职业精神的重要因素。他希望附属六院的每一位医师都要追求卓越,秉承 “救人救国救世、医病医身医心”的中大医科医师职业精神,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做人民健康事业的践行者。

李汉荣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再次阐明了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醒大家要向王磊教授、抗疫勇士等身边的先进典型对标看齐,结合纪律教育月中的师德失范反面案例学习,从中深刻吸取教训,恪守学术道德科研诚信,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师德内涵,争做四有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