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医生,这些年我时不时会出现反酸,烧心得难受啊!”“我一个好朋友,他经常打嗝,说着话就打嗝了,隔两三天就出现,这个怎么办?”“我大便有黏液,10多年了,咋回事啊?” 在医院党委书记李汉荣同志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12月2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医技一党支部与云南省凤庆县红塘村党支部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联合党日活动,在线为红塘村村民进行胃肠道保健的健康科普宣教。
守卫健康,足不出户享受名医资源
红塘村地处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北郊,曾是凤庆县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农民收入以种植茶叶、核桃为主。从山上采茶下来的妇女把重的竹篓背带绕在额头上,靠着颈椎和背撑起竹篓的重量。农忙时节,茶农一般拿着干粮上山当午饭,到晚上十点才吃得上晚饭。这种劳作方式加上重盐的饮食习惯,让颈椎病、脑卒中、糖尿病、消化道疾病成为村里常见的多发病,而疾病是当地百姓致贫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医技一党支部针对当地村民反馈的健康问题精心准备了此次线上健康宣教课程。12月23日上午9点,医技一党支部全体党员与云南凤庆县红塘村党支部村民准时相聚云端,医技一党支部书记万香波同志简要介绍活动背景和开展方式,红塘村支部书记蓝澍德同志代表村民表达了对开展线上科普下乡活动的感谢和期待。
△医技一党支部书记万香波同志致辞
医技一党支部庞晓琳主治医师做了题为“认识我们的胃肠道”健康讲座。庞医生针对当地村民经常遇到的急性胃肠炎、便秘、婴儿腹泻的症状表现、居家处理及临床治疗,做了深入浅出、形象具体的说明解释。村民们听了讲座后,纷纷表示获益很大。讲座结束后,庞医生与当地村民进行了热烈的线上互动,村民们就自己关心的健康问题如长期打嗝、胃肠炎、失眠等向庞医生进行问询,庞医生也一一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大姐,平时要注意规律吃饭,少喝浓茶,烧心的时候吃点苏打饼干,家里可以买点达喜备着,难受的时候吃点,如果症状加重了,还是得去医院做个胃镜看一看……”并承诺会后村民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通过在线形式进一步交流。
△庞晓琳主治医师做“认识我们的胃肠道”健康讲座
△红塘村村民们与庞晓琳医生互动交流
初心不泯,传承支边“接力棒”
中山六院医技一党支部下辖影像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超声科、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科)、介入中心、肿瘤中心(放射治疗科)。目前有正式党员33名,预备党员5名。在援藏援疆支边过程中,医技一党支部积极响应号召,健康医疗助力脱贫攻坚,涌现了一批党员干部先进典型:如支援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罗明月、张占文同志,支援西藏林芝开展肝包虫筛查的刘广健同志,支援云南凤庆县人民医院的曹务腾、熊斐同志等。守护生命健康,中山六院医务工作者把中大人的家国情怀、中六人的守真精神写在援疆援藏支边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2018年7月中山大学进驻红塘村成立对口帮扶点。2019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医技一支部曹务腾同志作为首批组团式帮扶专家奔赴凤庆县人民医院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帮扶工作。今年5月,支部熊斐同志作为中山大学委派第二批组团式帮扶专家赴凤庆县人民医院,接过曹务腾同志手中的扶贫接力棒,半年里两次深入红塘村开展健康宣教,受到了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今年11月1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党委书记李汉荣同志带领下,医技一党支部万香波、孟晓春、潘希敏、李文儒等党员医疗专家再次来到红塘村进行对口帮扶,并与红塘村党支部商议决定建立起长期线上互动平台。
医技一党支部书记万香波同志和红塘村支部书记蓝澍德同志在总结发言中说到,承担定点扶贫工作是党和人民托付高校的光荣使命,中山大学、中山六院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坚持把脱贫攻坚主战场变成立德树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大课堂。医技一党支部所辖科室将集资源、聚合力、常态化开展“健康扶贫,接力守护”医疗帮扶系列活动,结合红塘村村民健康保健需求,坚持每月一次长期开展线上宣教,将党中央、中山大学的扶贫支边政策落到位,出实效,助脱贫。本次联合党日活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要将这种活动形式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