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称
职位
科室
诊时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护理学院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外科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名医。在医疗领域深耕近40年。在传承弘扬胃肠癌规范化诊疗的道路上,推广医护康养多学科融合,开展了多项新技术。 在医疗领域深耕近40年。在传承弘扬胃肠癌规范化诊疗的道路上,推广医护康养多学科融合,开展了多项新技术。
擅长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结直肠肿瘤、胃肠间质瘤、胰腺肿瘤、肠瘘、贲门失弛缓症、胃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及各种消化道相关的疑难杂症的诊治,以胃肠微创手术治疗,多学科联合诊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等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帮助胃肠癌患者实现加速康复,大大提高了生存质量,并获多项科技进步奖。
名优专家门诊:周三上午
彭俊生,男,中共党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食管胃肠外科主任、中山大学护理学院院长、中山大学胃癌诊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外科学教授。
1983年-1989年 中山医科大学学士;
1991年-1996年 中山医科大学普通外科学博士 ;
1994年-1995年 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进修临床营养;
1999年7-10月 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学系访问学者;
1989年-1995年 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住院医师;
1995年-1998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主治医师、讲师 ;
1999年-2004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2004年-2007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教授、主任医师;
2007年-2016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食管胃肠外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
2016年-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食管胃肠外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山大学护理学院院长。
国际胃癌协会及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协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营养支持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临床营养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重点专项科研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中山大学5010项目等多项基金资助。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230篇,在Ann Surg、J Transl Med、Am J Clin Nutri等杂志共发表50余篇SCI论文
曾获优秀教师称号。调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后,培养研究生8名、博士生10名。参加了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高级职称晋升辅导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为卫生部人才中心-中山大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试题开发基地普通外科命题小组组长。
2005年12月“提高胃癌疗效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06年5月“提高胃癌疗效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7年7月 “直肠癌保功能手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年1月 “肠外肠内营养治疗在消化外科应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低位直肠癌功能保护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医疗领域深耕近40年。在传承弘扬胃肠癌规范化诊疗的道路上,推广医护康养多学科融合,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擅长胃癌、食管胃结合部癌、结直肠肿瘤、胃肠间质瘤、胰腺肿瘤、肠瘘、贲门失弛缓症、胃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及各种消化道相关的疑难杂症的诊治,以胃肠微创手术治疗,多学科联合诊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等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帮助胃肠癌患者实现加速康复,大大提高了生存质量,并获多项科技进步奖。